勞工部的數據顯示,當月經季節調整后的失業人口總數比上月減少約60萬,降至1390萬,美國勞動總人口依舊為1.53億左右,失業率約為9%。
季節因素作用 新增崗位不足
經濟學家認為,美國1月份失業人口的減少,存在短期因素,不能全面反映美國就業市場的狀況。在每年11月感恩節、12月圣誕節的傳統購物旺季, 美國商家多會招聘大量工作期限僅為一兩個月的臨時雇員。勞工部2月4日上調了去年11月和12月非農業部門就業崗位增加數,其中去年11月數據從7.1萬 個上調至9.3萬個,12月數據從10.3萬個上調至12.1萬個。
這種臨時性招工壓低了1月份的失業人口數量,但不具有長期性。如果排除這些短期因素,1月份失業人口總數比上月增加近100萬,為1493.7萬,依舊為經濟衰退前的約兩倍,
此外,1月份的新增就業崗位數據明顯回落,表明就業市場整體依然“緊張”。根據勞工部數據,今年1月美國非農業部門新增就業崗位數僅為3.6萬個,遠低于市場預期,增加崗位主要來自制造和零售業,建筑、交通和倉儲業、金融業等的雇員數量仍在大幅減少。
美國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奧斯坦·古爾斯比4日發表聲明稱,美國就業市場出現改善跡象,但目前的失業率依舊高得“讓人難以接受”。月度失業率數據波動幅度較大,建議分析人士不要過度看重。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本·伯南克表示,美國經濟正在逐漸復蘇,但依舊面臨創造就業等多重挑戰,企業主對經濟復蘇不確定性仍存擔憂,因而并不愿意大幅增加雇員,美國失業率降低到正常水平仍需幾年時間。
政府不再“搭臺” 企業謹慎“唱戲”
受制于居高不下的赤字規模和共和黨要求政府“瘦身”的壓力,近月來奧巴馬政府宣布聯邦政府雇員兩年內“凍薪”,聯邦政府和地方政府也在不斷裁員。1月份美國政府雇員崗位延續萎縮趨勢,削減了1.4萬個。
在私營部門,1月份就業崗位數量雖然增加了5萬個,但不同行業“松緊不一”。受益于制造業和消費回暖,美國制造業增加雇員崗位4.9萬個,零售 業增加雇員崗位2.8萬個。但受低迷的房地產市場拖累,當月建筑業減少雇員崗位3.2萬個,交通和倉儲業減少雇員崗位3.8萬個。
此外,酒店和餐飲業當月裁減了2200個工作崗位,金融業減少了1萬個工作崗位。過去一年中平均每月都增加2.5萬個就業崗位的服務業短期崗位數量也出現了“由盛轉衰”的勢頭,1月份裁減超過1.1萬個。
渣打銀行的研究報告顯示,考慮到美國每年的新增人口數,要使美國失業率能在2012年年底降至8.6%、2013年年底降至8%,美國平均每月新增工作崗位數需要達到20萬至25.8萬。就目前情況看,美國就業市場還遠未達標。
結構性失業明顯
本輪金融危機令美國減少了840多萬個工作崗位。而在這一宏觀背景下,失業者勞動技能下降、雇主更為挑剔等因素造成的結構性失業也成為美國的一個長期痼疾。1月份的數據顯示,美國長期失業者人數為620萬,占總失業人口的比重仍高達43.8%。
更為重要的是,學歷不高的美國人要想找到合意的工作難度明顯加大。勞工部的數據顯示,1月份有大學以上教育背景的美國勞動人口失業率僅為4.2%,念過高中的美國勞動人口當月失業率為9.4%,沒有念過高中的勞動人口當月失業率高達14.2%。
伯南克前不久指出,長期失業者的勞動技能和知識儲備會逐漸“生銹”,雇主在金融危機期間裁員后恢復招聘會有一段觀望期,加之美國企業仍有較多閑置產能,這些都會加劇美國結構性失業難題。
還有觀察人士認為,由于美國低端制造業“外流”造成國內產業“空心化”,像前幾輪經濟復蘇期那樣,增加幾條工廠裝配線就能降低失業率是不太可能了。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