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英國留學:學校和學生雙方受益

          首頁 > 

          留學

           > 英國

           > 英國留學:學校和學生...

          英國留學:學校和學生雙方受益

          莫拉宮女子學校位于英國南部的伊斯特本,是許多依靠中國生源“起死回生”的英國寄宿學校中的一個典型。2002年,該校僅招收了61名寄宿生,為歷史新低。寄宿學校生源不足,使學校當年的教育開支入不敷出。然而,2003年9月新學年開始,該校便招到了125名寄宿生,其中有25名來自中國大陸,另有45名來自香港。剛從上海招生歸來的校長安娜*哈里斯對記者說:“中國教育市場的開放,為我們帶來了希望,沒有這塊新市場,英國許多像我們這樣的小規模寄宿學校可能要倒閉。”

          中國學生填補了虧損

          記者從英國文化委員會了解到,寄宿學校近年來“經營慘淡”,學生總人數從1985年的12.6萬減少到2002年的6.9萬。而中國大陸學生的增多遏制了這種直線下滑的趨勢。

          每個寄宿生平均每年向學校交納1.8萬英鎊,大致計算,僅在寄宿學校就讀的中國內地學生每年要為英國教育創造1.737億英鎊的收入,占英國寄宿學校海外學生收入的40%左右。

          哈里斯說,中國家庭舍得在獨生子女身上投資。她說,英國許多寄宿學校的校長每年至少要到中國內地去3次,親自面見學生家長,擴大招生。

          英國所有的高等院校看到了中國蘊藏的巨大商機。去年,中國內地到英國就讀的大學本科生人數從前年的1.77萬人增加到3.2萬人,而6年前的這個數字是2500多人。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柯林*坎貝爾介紹說,該大學8000多名本科生中,有1000名左右來自中國大陸。在以航天和分子生物研究著稱的萊斯特大學,就讀本科的海外學生中22%來自中國內地。即使在全英學費最高昂的倫敦商學院一些專業中,中國內地學生的比例也位居第一。

          中國駐英國使館教育參贊王永達曾估計,如果算上在英國就讀研究生的學生,中國內地目前在英大學學習的學生總數可能在六七萬人。這些學生每年的學費約1.2萬英鎊,生活費約6000英鎊。這筆巨大的收入填補了英國長期虧損的教育市場。

          眾多獎項吸引留學生

          今年2月,英國下議院通過布萊爾政府提出的高校收費改革法案。該法案規定,到2006年,各大學將可根據專業要求,將本科生目前平均每年1250英鎊的學雜費提高到上限為3000英鎊。由于擔心本國市場受到該政策的沖擊,英國各大學目前已開始向海外市場擴張。

          帝國理工學院教務長理查德*賽克斯近日對記者說,“如果大學收費上漲,導致一些英國本地學生上不起大學,帝國理工將考慮招收更多的海外學生以填補財政”。而英國歷史最悠久的劍橋大學董事會日前也提出一項建議,表示以后招收的海外學生比例將超過本國學生的比例。英國人將成為本國最好大學中的“少數派”,這樣的情景想起來確實很滑稽。但是,海外學生比英國學生每年多交納近1萬英鎊的學雜費,這筆賬,誰都算得過來!

          早在1999年6月,英國首相布萊爾曾雄心勃勃地表示,英國要在5年內奪得全球高等教育四分之一的市場份額。由于潛在的龐大市場,中國被英政府列為重點開發的教育出口市場的首位。

          為增強對中國學生的吸引力,英國政府采取了多項舉措,例如,中國已連續3年成為英國外交部提供的“志奮領”獎學金獲得人數最多的國家。最近,英國貿工部又設立一項名為“多蘿西*霍奇金研究生獎”的獎學金,重點資助來自中國、印度和俄羅斯等國的學生。

          在留英熱浪中保持冷靜

          在英國政府帶有傾向性政策的影響下,更多的中國人將目光投向了英國教育。在倫敦學習建筑的一位女生告訴記者,一年1.8萬英鎊的開銷對她和她的家庭來說不算小數,但是他們付得起,同時她也想練練英語,所以就來了。

          在攻讀碩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中,記者聽到對留學英國的兩種看法。在帝國理工學院學習電子信息的一位碩士生對記者說:“我們老師里有好幾個都是這個專業的世界級科學家,來英國之前,我從來沒有想過能見到他們,更不用說聽他們講課了。”而另一位在倫敦經濟政治學院攻讀管理學碩士的學生說:“學校9月份開學,12月份放寒假;第二年1月份上學,4月份又放春假;5月份就要開始做碩士論文。一年正經在學校念書的時間其實只有半年。感覺沒有學到什么東西。”

          然而,正是英國對碩士生這種“短、平、快”的教育模式,迎合了不少中國人的心理,也順應了中國內地人才市場對文憑和學歷的片面追求。在留英的中國學生中流行這樣一種說法,“越差的大學,中國人越多,只要交錢就能上”。這句話聽上去很刺耳,但也提醒人們在“留英熱浪”中保持冷靜。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