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女兒去醫院拔一顆智齒,拔完牙回家,開始發燒,想抗過去,但到晚上燒仍未退,半夜12點覺得難受,給家庭醫生打電話,助手接聽,同意去看急診。到達醫院,護士叫脫去外衣,拿來一杯冰水,并引至電風扇旁等候。2個小時后作了化驗、拍了片子,給了一些鎮痛消炎藥完事。女兒問護士,為何2個小時沒人管,護士說:“你要是橫著抬進來的,醫生馬上就會管。”
第二天再給家庭醫生打電話,預約在2個星期后去檢查。但幾天后女兒的燒已退凈。
一位長沙來的小伙子,在校是運動員,腹痛、發燒到醫院急診,給一杯涼水降溫,再給幾粒消炎藥。回家后疼痛仍不時發作,由家庭醫生介紹專家會診,也未看好。半年下來,棒小伙茶飯不香,人軟得像絲線,上廁所需由妻子攙扶著。最后回老家長沙檢查,診斷為泥沙性膽囊炎,經中醫保守療法康復。
一位中文學校校長,尿痛尿急伴長期低燒,醫院幾進幾出,都是給退燒藥了事。有一次疼痛難熬,全家決定和醫院干一場,找來一位中國的醫生朋友陪同去醫院,由中國醫生提問,美國醫生回答,并由妻子將美國醫生的回答用中文記錄,女兒用英文記錄,同時將微型錄音機打開。幾個回合下來,美國醫生開始緊張,頭上開始冒汗,只好把病人收住院,這一次查了個徹底,診斷為慢性前列腺炎。后經中藥調理而好轉。
有一對上海來的老年夫婦,已辦了美國移民,取得了全民醫療保險。老頭來美后長期咳嗽、心慌胸悶、反復發燒。看急診不見好轉,與家庭醫生預約需等2個月,結果未等到1個月老頭已西去。辦完后事,老太回了上海,老太說:“我要死也回家死,至少可以死個明白!”
美國實行全民醫療管理(相當于中國的公費醫療),從你工作的那一天開始,就從工資中按比例交醫療保險費,公司也為你承擔一部分費用。那時,公司就會給你一本小冊子,上列好幾家保險公司和保險種類,由你挑選。 保險種類主要分兩種,一是由保險公司指定的醫院和醫生看病,只交掛號費,醫藥費全報。第二種是,由你任選醫院和醫生看病,醫藥費只報銷50~70%。因美國醫療費用昂貴,不要說50%,就是負擔5%也吃不消,因此絕大部分人選擇第一種保險。選好保險公司,他們會迅速寄來一本定點醫院和醫生的花名冊。你再指定具體醫院和家庭醫生,這些醫院和醫生都是和這家保險公司掛鉤的。從理論上講,完成了這一步,有病就可以去看病了。
但從實際運作情況看,有病必須先和家庭醫生聯系,由家庭醫生先看,看不了或是隔了專業也由家庭醫生推薦到其他醫院或找別的專家。這無疑耽誤了時間和局限了選擇范圍。
保險公司理所當然希望多收入保險費,少支出醫療費。要想少支出醫療費就只能靠醫院幫忙。醫院幫忙的主要辦法,就是大病變小,小病化了,病人不來看病最好。
但也有例外,凡由救護車拉進醫院的病人,醫院總是聞風而動,全力以赴,救死扶傷,就像我們在電影和電視中見到的那種場面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