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拓(化名),25歲,新西蘭林肯大學園藝專業在讀生。1986年生人,2006年畢業于沈陽第五中學。由于家里的一些原因,李拓上完高中后有兩年沒有上學。家里人因為這個問題經常吵架。最終家里選擇讓孩子出國留學,2008年他赴新西蘭林肯大學開始了自己的留學生涯。
李拓留學期間,他和父母漸漸不吵架了。每到視頻的時候,媽媽在跟他講話,爸爸也硬要擠上來跟孩子多聊兩句,家里人比以前和諧、幸福多了。李拓很快就適應了國外的生活,并且融入了那里的生活,很好地打點自己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的事情。
尹琳(化名),27歲,畢業于美國菲迪大學心理學專業。1984年生人,2003年畢業于遼寧省實驗中學,2003年秋天前往美國菲迪大學學習心理學,今年取得了心理學碩士學位。
剛到美國人生地不熟,她的口語也不是非常好,常常鬧笑話,這讓尹琳有一段時間經常把自己關在宿舍里,這時非常想念國內的朋友,總是上網和他們聊天,還時不時地來幾通國際長途。但是隨著時間越來越長,尹琳口語和聽力都有了飛速的提高,在美國也有了自己的朋友圈。漸漸地,和國內的好朋友一年也聯系不上幾次,偶爾聯系的時候竟然找不到話題,很是尷尬,到最后越來越疏遠,為此她國內的朋友們經常抱怨。到底是維護國內的友誼還是繼續自己新的交際圈,這讓尹琳很苦惱。
留學生更容易理解父母
“國外求學會讓一個嬌生慣養的孩子變得成熟。”留學專家指出,很多學生出國前不理解父母,經常與家人爭吵。當這些學生出國后,體會到一個人獨自生活的不易,只能自己去克服一些困難,對比之下,自然更容易體會到父母的不易和家庭的溫馨。建議家長們在孩子留學之前,讓孩子調整好心態,一方面要注重孩子獨立處理問題能力的培養,同時也要注重與孩子進行情感上的溝通和交流,讓孩子在心態方面做好準備。孩子一旦出國留學,父母就有了一定的經濟壓力,家庭的共同目標很容易在“讓孩子在國外安心讀書”上達成共識。很多家庭自然會更加和諧。國外的親情與中國的表達方式完全不同。互相尊重彼此的私人空間和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是國外的親情表達方式。“這是典型的中西文化差異。”專家如是說。
交朋友不要過于苛求
“隨著年齡的增長,尹琳的朋友也會明白,朋友不一定要天天黏在一起。”留學專家說。環境變了,圈子一定會變。尹琳到美國留學,就存在一個高成本的問題,也就是說她身邊的留學生家庭經濟條件都會不錯,這首先就讓尹琳和國內的朋友之間產生了距離感。加上生活節奏很快,學業任務很重,即使想經常聯系也沒有太多時間。美國的大學社團特別多,不會存在缺乏交際圈的問題。
其實雙方都是相對的,是尹琳和國內的同學彼此同時變化了,由于友情之間最大的問題就是共同語言,一旦環境和圈子不同了,共同的話題自然就越來越少,雙方都不必對此過于苛求。等尹琳回國后,隨著逐漸恢復與這些同學的交往,有了更多共同的話題后,這些問題自然就會迎刃而解。
大膽說話 多結交新朋友
學生出國留學后,語言與生活習慣與國外的學生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前三個月會感到孤單,新的環境不得不去適應。解決的方法只能是語言口語與聽力的提高,大膽說話,不怕丟臉,多結交新朋友。國外學生要自主安排學習時間,如果學生一時適應不了,會出現空虛的心理狀態,學生自己一定要學會安排自己的業余時間。
學生在國外求學,就應該變得開朗些,積極主動去結交朋友,在國外建立起自己的小圈子。而且在美國很容易結交新朋友,如果你不去融入這個環境,那么在異國他鄉會很難受,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