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在有出國意向的高中生中,有近三成想高中階段就出國。這一比例相比過去逐年提高。在選擇出國的理由中,排在首位的留學理由是“接受更好的教育”(67%),其次是“增強職業競爭力”(38%)。
另外,理由為“逃離國內升學壓力”的比例為19%,且多存在于計劃出國讀高中的以及成績在班級排名較低的高中生群體。
根據北京一位中學資深班主任介紹,目前高中選擇出國的學生中存在兩極,成績優異以及成績排名較低的兩種學生群體。而且,在北京不少重點中學中,出現了“出國班”,甚至班里一半人選擇出國的現象。高中“空心化”現象凸顯。
在留學潮中,越來越多稚嫩的面孔閃現其中,近年來,低齡留學已蔚然成風,在此過程中不僅低齡留學生群體出現了很多問題,同時也凸顯出中國國內教育的困境。
放眼全球尋找更“優質的教育資源”
“國內讀書負擔其實一點不比把孩子送出去輕,從小升初開始就奧數占坑,幼兒園也是天價,擇校費又貴,這些都花了算算跟把孩子送出國讀書的成本相差不會太大。”萬女士的兒子目前在英國讀中學,她認為把孩子送出國讀書是一種很自然的現實考慮。
萬女士的孩子在國內成績并不出色,但在萬女士看來,自己的孩子是好孩子,但是國內高中偏重應試,孩子的潛力無法得到發揮,而國外更注重孩子創造力認知力的培養。
“為什么送孩子出國,成績不好,國內考不上好大學,未來沒飯吃啊。”在一家留學咨詢機構,自己的孩子目前讀高二,班主任已經幾次暗示他,孩子成績太差,恐怕會拖累班級的升學率,應該早作打算,比如送孩子出國“鍍金”。
他不是沒有擔心,孩子自理能力差,一個人在國外該怎么生活?人生地不熟,語言又不通,法律制度環境不了解,遇到事連人身安全都成問題。還有,國外的文化和國內不同,受到不良影響,很容易沾染上壞毛病……但在國內競爭如此激烈的環境下,送出國,讀個學位再回來就業成為他對孩子最現實的打算。
對于一些成績優異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家長更傾向于高考之后出去讀大學,“我認為國內的基礎教育還是扎實的,最關鍵的是,高中后孩子就成年了,價值觀相對固定,相比小時候送出去我們放心些。”北京匯文中學學生家長張景鳴說。
中國家長如此熱衷把孩子送出去讀書,一方面是因為國人對中國傳統教育模式日漸失望,另一方面,更多中國人開始放眼全球尋找更“優質的教育資源”。
不少歐洲國家已經將中國的留學市場作為刺激經濟增長的一個重點著力點,很多國外聲譽一般的大學甚至中學也大舉登陸國內,開設展位,不斷降低留學門檻。一言概之,只要能交錢,對方會對其入學提供各種便利,其中以英國最為積極。
而國內大舉興起的留學咨詢產業為了獲取高昂的中介費,也在為低齡留學生的順利出國想盡辦法大開方便之門。
警惕低齡孩子“垃圾留學”
國內低齡出國留學的熱潮涌動,但近些年國外中國小留學生的表現卻一次次給準備送孩子出國的家長潑上冷水。最近的一起就是發生在上海浦東機場,一位留日學生因母親沒有繳納學費而對其拔刀相向。后經其母親口述,該生中學就去日本留學,前一階段已出現心理問題。
在加拿大語言學校教書的趙老師最近對來自國內的小留學生越來越感到憂慮,不少人上課時都在炫耀自己先進昂貴的手機、電腦。一位孩子甚至直接對他說:“老師,你開個價,多少錢能讓我通過。”更加讓他擔心的是,這個群體中不少人開始涉獵黃賭毒,而且具有比較強的傳染性。
他說,十幾歲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青春期又是性情最多變的時期,突臨異地,脫離了原來學校與家長的嚴格管理。若找不到排解的出口,問題可能越積越深,對其成長不利。
“如果是被家長安排留學,并非出于自愿,對環境缺乏主動接受的熱情,更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趙老師班級一位來自浙江的學生,由于性格孤僻,語言不同,最后心理出現嚴重問題,動輒對同學拳腳相加,只能提前回國。根據國內《環球時報》的一則報道稱,中國留學生海外同居率高達80%,而且年齡越小,同居率越高。
留學回國的研究生在國外,很多小留學生家庭環境優越,開好車,過奢侈生活的不少,也有很多條件一般的學生,經常去打工,日子過得很清苦。在國外留學的日子學習和生活都不是很容易。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則提出,許多家長送孩子去國外讀書是“沒有選擇的選擇”:“過去10年間,內地大學的聲譽隨擴招規模的擴大而下降,頻頻發生于高校中的教育、學術腐敗案例,則一再損傷高校的公信力。”熊丙奇也表示了他的擔憂:“如今,‘垃圾留學’比比皆是。類似‘在國內學得差卻能在國外輕松上名牌大學’的觀點,可以激發出國熱情,卻很難達到留學的實際效果。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