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大一部分同學選擇出國留學是為了增加自身的就業競爭力,那你真的做到了嗎?下面查字典新聞網小編為大家帶來一組數據,也希望通過這些數據,你能明白你應該在哪些方面進行補足。
?新聞調查:超7成企業HR或者管理人士表示不會優先錄用海歸,近1成表示不喜歡海歸。
以下數據來自智聯招聘《關于海歸求職力的最新調查結果》
1、教育背景:留學經歷能給求職加多少砝碼
李同學(國內top2大學碩士學位):“去咨詢公司面試,左邊的是斯坦福碩士,右邊是哥大碩士,還有一群加州伯克利的畢業生在窗邊旁若無人地攀交情。等候室就像海歸精英聚會,讓我覺得自己土鱉到家了,一點信心都沒有了。”
然而,在與“無處不在”的海歸精英“交手”幾次后,李同學發現,有些海歸的競爭力并不強。“現在想想他們那么夸張地炫耀海外經歷,也是為自己壯膽吧。”
隊長建議:留學影響求職在于海歸心態往往海歸覺得自己的投入大,回報也應該高,因此對于薪水的期望值往往要高于"土生土長"的求職者。海歸的潛力往往是在工作3-5年以后發揮的更徹底,而他們的工資從長期來看會增長更快。有了長期投資回報率的心態海歸實現第一次就業就容易多了。
2、工作經驗:“海龜”也分大小,無工作經驗的海歸無優勢
海歸群體天然劃分為“大海龜”和“小海龜”。名校畢業、有3年以上海外工作經歷、出國前在國內職場已小有成績的留學人員,通常被稱為“大海龜”。相應地,一直在讀書、沒有實習和就業經歷、畢業后立刻回國求職的留學生,無論畢業于常春藤名校,還是默默無聞的普通大學,都只能算作“小海龜”。
已經工作3年的李先生表示,根據他的觀察,身邊的“小海龜”同事并沒有表現出過人的工作能力。在他看來,真正在職場上有說服力的,是那些在國內取得職業成就,隨后出國讀MBA的“大海龜”。
智聯招聘此次調查顯示,65.52%的海歸表示在留學期間有過工作或實習經歷。在有實習經歷的海歸中,49.57%的海歸在海外進修期間實習工作的方向與自己的專業一致,而50.43%的海歸表示自己的實習工作與專業沒有關系,只是“粗打工”。
建議:
海歸要注重積累工作經驗
在出國前,就應該做好提前規劃。到了國外后,一定要有意識的在留學期間展開與專業相關的實習。如果畢業后直接回國求職,這份有質量的實習從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海歸“零工作經驗”的窘態。
其次,海歸在初期求職目標不宜定的過高,要注重積累實際工作經驗、 提高工作能力。在工作中凸顯優勢,清楚認知自身劣勢并積極控制和改變,提升綜合競爭力。
3、期望薪酬:工作難找心理預期跟著降低
剛剛從英國碩士畢業回國求職的肖同學,對于理想工作的預期包括不錯的收入、職業發展和上升空間,他理想的薪資水平是月薪兩萬。肖同學的薪資要求離不離譜暫且不表,但是作為剛入職的新人,只有投行等高強度的行業能達到這個水平。而剛剛找到工作還沒有入職的李同學告訴小編,她身邊的同學平均月薪在6500元左右。
建議:
先融入本土再考慮回報海歸本身要對薪酬有合理的期望值,出國留學是一項投資,但融入本土適應環境后,才是考慮“投資回報”的時刻。初期求職目標不宜定的過高,要注重積累實際工作經驗、提高工作能力。
4、個性特征:見多識廣&好高騖遠引爭議
“那些在國外一般高校求學,畢業就回國的海歸和國內的應屆畢業生是一樣的,甚至還不如國內知名大學的畢業生。憑什么要求受到優待?”有人說,“海歸求職難”只是一個偽命題。“國內的應屆畢業生求職也經過了艱辛和煎熬,海歸回國找工作未見得就比國內的畢業生更難,只是他們的預期出了問題。”
Jack 是北京一家國有企業的中層主管,作為一名回中國5年的海歸,隨著職位上升,Jack有過幾次面試應聘者的機會。“我個人是很喜歡海歸的,他們平均素質確實比較高,見多識廣、思想活躍、英語也好,但他們也有很多問題,比如他們比中國大學生更在意自己的權利,不如中國大學生順從。”
建議:
海歸需要靈活運用自己的品質用人單位更看重海歸的國際化視野、創新能力、獨立動手能力,以及離開家庭野蠻生長的能力,一個人在異鄉獨自生活,考驗的不僅是語言能力,還有溝通能力,動手能力,在文化的碰撞中,還需要一些創造性思維,這些才是留學生的真正優勢,也是企業所看重的。將這些優秀品質在國內的職業環境下靈活運用那么你的職業發展道路將更為長遠。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一些關于企業究竟是如何看待留學生的數據分析,相信同學們也能對自己有個了解了,小編也希望每位同學都能達到自己預想的出國留學的目的。關注查字典新聞網,了解更多留學資訊。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