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來美國時,去商場購物,發現有些女士買衣服,一挑就是一二十件,而且居然連試衣間都不進,就直接去收款臺交錢。后來跟朋友一聊才知道,這些人喜歡回家試衣服,如果不滿意,回來退了就行,售貨員不會追問你退貨的理由。美國的商家非常重視顧客的利益,顧客要求退貨,一般都不會被為難。
用過的商品照樣退
母親有糖尿病,到美國來,帶來了在國內買的血糖儀,可是沒帶配套的試紙。我帶母親到美國一家連鎖藥店去買。在柜臺上,有一款外觀幾乎一模一樣的血糖儀,于是就買了與這款血糖儀配套的試紙。回家后,母親打開包裝,取了一張試紙用。沒想到,把帶了血樣的試紙放進去,血糖儀一副沒睡醒的樣子,連半個字都沒顯示。我這才知道,自己買錯了。可惜20多美元就這么打了水漂了。
先生一副不認命的樣子。于是,我們拿著東西回藥店。到了柜臺,先生跟售貨員說我們買錯了試紙,售貨員一看東西,包裝已經打開,而且里面還有一張“血染的風采”,臉上露出一絲為難的表情。她拿起電話,跟老板商量。半分鐘后,她說:“可以退。”一聽這話,我亦喜亦憂。能拿回錢當然高興;可是,已經開了包裝,而且還用了一張,這包試紙肯定不可能再有人買了,損失只能由藥店或者廠家兜著了。
這次經歷讓我有點受寵若驚。不過,仔細想想,這才是美國商家的精明之處:吃點小虧,但取得了顧客的信任,“放長線釣大魚”,日后等著顧客源源不斷地送錢來。
丟了的商品給補上
來美國留學的陳盈芳女士不久前去美國一家著名的服裝專賣店買衣服。她挑了一件40多美元的外套,付了錢,拿了衣服,又在店里繼續逛。可沒想到,要走的時候發現自己兩手空空,不知道隨手把購物袋放在哪兒了!她正著急,發現購物的發票在自己的口袋里,于是走到柜臺詢問售貨員。售貨員看了她的收據后,說你去拿一件同樣的衣服吧,下回請小心。
自己搞丟的,還能得到補償,這不是天上掉餡餅嗎?從此,陳盈芳逢人便講這件事,倒成了這家商店的義務廣告員了。
同樣的事,為什么美國做法和國內有那么大差別?美國退換貨之所以這么容易,是因為商家與顧客建立了誠信。
商家對顧客非常信任,所以能急人所急、想人所想。同樣,顧客一般也注意誠信。我聽說,有個別華人利用美國商家的“單純”,做一些欺騙之事,影響了中國人的海外聲譽。比如有人要出去旅游,就去買一臺攝像機,等旅游回來了,攝像機一退了之。還有一個留學生曾經在聚會上大談自己的“購物經”:他在美國留學5年,一到寒暑假有時間看錄像帶了,就買一臺錄像機,然后趕在商家規定的退貨期(有的1個月、有的3個月)內,把東西“完璧歸趙”。看著這位老兄洋洋得意的樣子,我心里挺不是滋味:我們中國的商家和消費者都有功課要學啊。
退貨的方式很靈活
在美國,即便是退換貨的時候,顧客也一樣是“上帝”,因為商家不僅給你退,而且退貨方式多樣、靈活,惟恐顧客不方便。
可以退差價:買了東西,幾個月之內如果發現同樣的東西降價了,拿著發票去商店,商店會把差價退給你。
可以異地退貨:只要是在連鎖商店購物,可以在異地的連鎖店退貨。去年我去西部的舊金山旅游,在梅西百貨為先生買了條褲子,回到東部的巴爾的摩,先生發現褲子大小不合適,于是我們在巴爾的摩的梅西百貨退了貨。
沒有發票或發票遺失了也能換貨:在許多商店,如果發票沒有了,只要商家能辨認出是自己的商品,你又能說明換貨的理由,也可以通融。記得我去年在沃爾瑪買了一個雙肩背書包,用了一個多月以后,書包帶斷了。此時發票早丟了,我們試著去找沃爾瑪,沃爾瑪的客戶服務部同意我換一個,工作人員還說:看來這款質量不太結實,換一款別的吧。有意思的是,我發現在退貨中心,還放著一輛被退掉的自行車,車輪上全是泥,看樣子是在泥地上馳騁過一陣了。但人家照樣給退了。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