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上海幼升小的時候各大民辦小學可以談得上是趨之若,但是在民間,在各大論壇上,民辦小學依然比民辦初中的熱門程度差一大截(民辦初中幾乎是壓倒性一邊倒的情況,而民辦小學和公辦小學基本上仍然半斤八兩各有所長)。小幫今天就來講講上海民辦初中小升初招生火熱的原因,供2017上海小升初擇校家長參考。
同樣是民辦,同樣的機制(多學點東西,挑選一下生源),為什么小學部門沒有初中部熱門呢?
有以下原因:
1.小升初沒有統考
初升高有統考,雖然分數是國家“機密”,但是沒有不透風的墻,各大論壇總會傳出各種信息,民辦初中的預錄取、中考平均分都會成為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
看看華育吧,成立10多年了,一開始的成績遠遜于西位和世外,但是就是靠著中考預錄取上中的傾斜和越來越好的平均分,吸收到了越來越好的生源,于是在徐匯區把世外和西位,在全市把蘭生等學校遠遠拋在了后面。
而看到小學,雖然各大區也有所謂的監控考,但是一來這個監控考的成績很難拿到;二來這個成績對將來的小升初真的用處沒那么大(跟中考這種統考無法相比)。
這次徐匯區的三年級的監控考,排名前幾名的依然是各大民辦(雖然這次數學和英語考的簡單,導致民辦的優勢無法顯現,但是民辦仍有不小的優勢)。
試想一下,如果小升初有統考,一些條子生可能就被卡死(每年都有預錄取的孩子分數考的太低,之前拼爹的力氣白費了),小升初出路作為非機密信息刊登在各大民辦小學網站上,舉個例子,西位以上初中錄取率某民辦40%,而某些2類公辦可能就只有10%,那么可以設想,生源方面會越來越集中于民辦,類似于初中民辦一樣,小學的民辦的優勢也將越來越大。
2.辦學機制仍然有所不同
絕大多數的民辦初中都有干爹和親爹,而絕大多數民辦小學則是獨自奮戰,無法拼爹。
就拿今年四校預錄取前十名的民辦初中來說說吧。
他們分別是華育、蘭生、上寶、新華初、張江、世外、進華、立達、上外雙語、存志。這里面除了新華初的爹不給力(也比沒有強哈)和世外、上外雙語獨自奮戰之外,別的都是有親爹或者干爹的。
有高中作為親爹或者干爹,不僅僅是有一個自主招生傾斜的問題,關鍵是作為高一層的學校,可以很清晰的告訴下屬,他們需要什么樣的學生。作為上海市最熱門的兩個民辦小學上外和世外,區別甚大的原因就是世外是親爹,他的小學部不用那么拼命將來就能輕松進初中,而上外拼老命也只能進一個班(好歹也是干爹)。
而小學就不同了,就拿徐匯區其他三大民辦,逸夫、盛大、愛菊來說,他們都沒有爹來做后盾,優秀的初中需要什么樣的生源也只能通過摸石頭過河或者和初中的基本溝通中獲得,這和初中老師直接下來教書差別甚遠(華育、上寶等學校創始之初都有上中的老師下來籌辦和親自教書的,民辦華二更是很多老師直接從二附中高中過來的)。
大家可以設想一下,無論逸夫、愛菊、盛大之中的誰,如果華育宣布更名為華育學校而非華育中學,接納其中的某一個小學為他們的小學部,就算不承諾直升名額(就像上中對華育那樣),這所小學恐怕變成和上外、世外并列熱門的小學是毫無懸念的(如果萬一再宣稱什么直升50%那就擠破頭了,呵呵)。OK,這一條簡單點說就是好的初中都有爹,但是好的小學很少有爹。
3.小學生和初中生年齡不同,導致差別沒那么大
眾所周知,人年齡越大,差距越大。新生兒剛剛生下來的時候,除了體重、聲音有點不同,其他的基本大同小異,哪怕長到了2、3歲的時候相關智商差別也沒那么大,隨著年齡的長大(所謂三歲看小七歲看老),孩子的不同慢慢體現出來了。
所以小學3年級統考,同樣是9年制的私立世外和公立長樂學校(徐匯區之前只有長樂是9年制的,現在是師三實驗,但是師三還沒有3年級小學生),我敢斷定,世外小學對長樂小學的優勢一定遠遠小于世外初中對長樂初中的優勢。
這里世外初中還不是徐匯區NO.1的學校。參照相關數據,就算不算理化,語數外三門世外中學平均分比長樂學校高50分毫無懸念(可以更多)。但是很難想象世外小學的平均分會比長樂小學高出50分甚至更多。
4.同樣因為是年齡的問題,導致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沒那么大
小學階段,尤其是上海的小學,只有5年制,雖然外界的環境(學校的學風、校風)對孩子有一定的影響,但是因為孩子太小,小學階段的孩子主要還是父母的影響更大。
而初中生開始進入叛逆、逆反階段,對他們影響更大的是身邊的同學們而不再是父母了。因此,一個好的初中的學風、校風對孩子的影響要遠大于一個好的小學對孩子的影響。所以對于初中來說,學校占據的比重要比家長大;而對小學來說,尤其是低年級,家長的作用要遠遠大于學校。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