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為什么農村大學生屢屢中招 販子:大城市不容易被騙

          首頁 > 

          高中

           > 為什么農村大學生屢屢...

          為什么農村大學生屢屢中招 販子:大城市不容易被騙

          翻開案卷,近年來各地大學生遭遇類似的電信詐騙案件屢見不鮮,高校學生成為新的受騙群體之一。

          一些辦案者和教育工作者指出,個人信息泄露、容易受到誘惑、社會經驗不足和防騙教育缺失,是大學生頻頻被不法分子盯上的關鍵原因。

          一聽“警察”找上了門,大學生們就被嚇慌了

          社會經驗不足,受到冒充公檢法等公職人員的騙子恐嚇后,學生們極易亂了分寸而上了套,此類情況屢見不鮮。徐玉玉被騙光學費不幸猝死后,8月23日凌晨,山東臨沭縣大學生宋振寧也在遭遇電信詐騙后,心臟驟停,不幸離世,他的受騙過程就屬于上述情況。

          宋振寧是山東理工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大一學生,家在臨沂市臨沭縣臨沭街道西朱車村,返校前夜在家猝死。在他去世前,也曾遭遇電信詐騙。

          據宋振寧的多位親屬回憶,以及結合宋振寧手機上的通話記錄和短信來往分析,8月10日,宋振寧收到一條偽裝成“95599”即中國農業銀行客服電話發來的短信。短信除了說他的一張信用卡將被扣除1980元的年費,還留有一個咨詢電話。

          因為宋振寧沒有辦理過中國農業銀行的信用卡,就按照短信中的咨詢電話回撥詢問。宋振寧在撥打了十幾遍電話后,直到8月12日上午才接通。“銀行客服”說他有一張信用卡在濟南一個珠寶店消費6.8萬元。宋振寧質疑后,對方又提供了一個“報案”電話。打通這個電話后,“警官”讓宋振寧到銀行自助設備前用一張銀行卡擔保他沒辦理過信用卡。其間,宋振寧卡內的2000多元資金被騙走1996元。

          宋振寧是家里的獨生子,家庭條件較為困難,去年還在學校申請了困難家庭助學金,原本打算8月23日返校。家屬和同學推測,宋振寧的身體平時很好,在夜間猝死,應該與之前的被騙經歷有關。同時有親屬說,宋振寧被騙金額應該不止1996元,因為父親得知他被騙后,發現存放在家中的現金還少了1500元。

          無獨有偶,與徐玉玉同天被騙的大二學生李夏芹,也是在被冒牌警官告知自己因涉嫌非法洗錢被告上了法庭,看到一張針對自己的逮捕令后,最終亂了陣腳被騙走了6800元學費。

          農村學生經驗少,讓騙子屢試不爽

          毋庸置疑,個人信息成騙子手中兇器。電話那頭的人能直呼你的姓名,他還知道你報名哪場考試,甚至還能拿出你的照片……大學生很難不被忽悠得團團轉。

          民警告訴記者,大學生接觸網絡較多,經常在網上注冊各種賬號,現在網站都要求實名制,注冊時需要填寫個人姓名、電話號碼和身份證號碼等,這些個人信息極有可能被網站“內鬼”倒賣謀利。

          去年10月,長沙某高校大四學生小陳欲將一款網絡游戲裝備出售,登錄某交易網站進行交易。不久,小陳就收到了來自“網站客服”的電話。對方在電話中稱“游戲裝備已被賣出,如提現需交足等額押金”。溝通過程中,“客服”想方設法騙取了小陳信任,不斷要求他開通“保障金服務”、支付“提現費用”。信以為真的小陳通過支付寶三次轉賬1萬余元,之后撥打對方電話顯示關機,才意識到上當受騙。

          8月24日,來自重慶的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大二學生小文(化名),訂機票后收到詐騙短信,對方自稱是航空公司客服,以小文的航班被取消,在ATM機上辦改簽可獲得補償為由,把小文全年學雜費6100元轉走。

          很難想象學生的不設防,會成為騙子叫賣的宣傳語。記者隨意在QQ群里加了一個名為“營銷數據商”的電話表明想購買的來意后,對方立刻發來了一個湖北省利川市第五中學的100個學生信息列表,其中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日、身份證號、家庭住址、父母親姓名及電話。

          面對記者購買時的猶豫,信息中介說,“大城市不容易被騙,你買三線城市的吧。800元可以買到一萬條學生及家長信息,也可以用其他數據來換,例如3萬母嬰信息換1萬條學生信息等。”

          農村的準大學生剛剛走出高中校門,社會經驗少,對銀行ATM機的使用更是陌生,近期被騙的大學生大都是農村家庭出身,這也驗證了騙子對目標人群定位精準。24日,被長春工業大學錄取了的18歲湖北農村準大學生李倩倩接到陌生電話后被騙走4萬學費,受騙過程和宋振寧、李夏芹如出一轍,接到“警察”要凍結銀行卡的電話,最后又找“專案民警”幫忙“解凍”銀行卡,在騙子一步步哄騙下,全家人4年來省吃儉用省下來的錢被從ATM機上轉給了騙子。

          轟炸式宣傳保安全,受騙清華學生少了

          近年來,電信詐騙愈演愈烈,涉及面之廣、受害者之眾、受損金額之大,觸目驚心。專家指出,打擊電信詐騙,除了要加大打擊力度之外,針對特定受害人群的防騙措施也必須跟上。

          電信詐騙的鏈條化操作環環相扣,只有多部門聯動齊抓共治才能有效地遏制。一線民警告訴記者,光靠公安機關一家難以有效打擊電信詐騙犯罪,必須堵塞銀行、電信部門監管漏洞,形成多部門齊抓共管、源頭治理格局。此次徐玉玉被騙案能在不到一星期的時間里告破,正是說明了這點,工信部第一時間主動聯系公安機關,將核查的涉案手機登記資料等信息按照法定程序及時提供給了公安機關,將打擊力度上升到了“人命關天”的高度,破案效率自然提了上來。

          高校也應積極開展防騙警示教育,可聯合辦案機關,開展多種形式的防騙警示教育,向大學生講解避免個人信息泄露的方法,以及一些發案率較高的電信詐騙類型、特征及避免上當受騙的技巧。今年清華大學新生入學的第一關,就完成電信詐騙等測評,新生入住公寓后,樓長和公寓輔導員會挨個到各個宿舍進行“防范詐騙安全提示”的講解。

          “犯罪分子的詐騙手段在變化,所以每個學生都要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識,尤其是不要有貪小便宜的想法,比如兩千塊買最新的iphone,那肯定就是“板磚”嘛。”清華大學學生公寓事務科主管王明璇告訴記者,學校不管對學生還是老師都會加強教育培訓,去年還請了海淀區的警官給教職人員講解如何預防電信詐騙,隨著近些年開展“轟炸式”的安全宣傳,上當受騙的人真的少了。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