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10月17日是我國第3個扶貧日、第24個國際消除貧困日。 10月16日,國務院扶貧辦主辦的2016扶貧日論壇在北京舉行。我校信息管理與工程學院井然哲老師受邀出席平行論壇之“電商扶貧論壇”,并做“互聯網+旅游扶貧實踐”的發言。這也是井然哲老師第二次作為嘉賓受邀出席國家扶貧日活動。國務院扶貧辦、財政部、商務部、農業部、全國供銷總社領導,阿里巴巴集團、京東集團、蘇寧集團等相關單位負責人,以及電商扶貧致富帶頭人及全國主流媒體共220人參加了論壇。
本次論壇目的是為了全面展示我國電商扶貧階段性成果,探討電商扶貧更好的方式、方法,總結分享不同地區、不同電商主體扶貧成功實踐,圍繞電商扶貧實踐經驗、農產品上行等重要議題充分交流并促進合作,推動電商精準扶貧早日惠及更多貧困地區和建檔立卡貧困戶。此次論壇還向全社會發起成立了全國“互聯網+扶貧”共享價值聯盟,發布了 《全國“互聯網+扶貧”共享價值宣言》,倡導全社會關注扶貧領域,以實際行動推動互聯網與扶貧工作的深度融合,開創可持續性的扶貧新模式,為更多貧困地區的人們提供借助互聯網實現脫貧致富的機會。
井然哲老師作為全國高校唯一受邀嘉賓,介紹了我校在對口聯系的國家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的扶貧工作情況,以及運用互聯網+農業,助力高原農產品銷向全國;運用互聯網+文化,助力哈尼古歌走向世界;運用互聯網+旅游,助力哈尼梯田旅游轉型升級等方面的情況。
井然哲老師在元陽縣的扶貧期間負責完成的智慧旅游系統,榮獲教育部精準扶貧獎。他的扶貧事跡,還被《中國教育報》、《行進中國精彩故事》、《中國民族教育》、《云南日報》、《新聞晨報》等媒體報道。
這次能夠受到國務院扶貧辦的邀請,參加電商扶貧論壇,是對他發揮專業優勢,致力于扶貧事業的肯定,也是對我校扶貧工作的肯定。
井然哲老師在掛職結束后,繼續關心關注貧困地區的發展,暑假期間,他受地方邀請深入到黑龍江、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湖北、內蒙古、廣西、貴州等地貧困縣、貧困鄉、貧困村調研農村電商發展情況。他發現,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與普及,越來越多的貧困人口經由網絡得到新的賦能和有效幫扶,越來越多的貧困主體因電子商務的發展而脫貧致富。他認為,是互聯網讓現實中的遠隔千山萬水,變成了近在咫尺。貧困地區通過電子商務、互聯網的上山下鄉,從而為三農賦能,讓農民回到土地上,讓年輕人回到農村,留住青山綠水,留住鄉愁。貧困地區錯過了工業化的“班車”,再也不能錯過信息化的“高速列車”。電子商務能夠改變貧困地區市場基因,讓貧困地區對接互聯網大市場,用信息化賦能的方式提升其競爭力。他把調研成果,發表在《電商參考》、《阿里商業評論》上,引起了社會高度關注。
井然哲老師撰寫的《邊疆民族貧困地區的互聯網+行動戰略的思與行》入選《滇西發展研究專輯》,還參加編寫了《互聯網+縣域》,以及國內首部電商扶貧著作——《電商消貧——貧困地區發展的中國新模式》。
我校積極響應教育部號召,自2013年起先后派出牛文光、井然哲、薛亮、李文濤等老師參與教育部赴滇西扶貧掛職干部工作,通過發揮人才和智力資源密集的優勢,以人才扶貧、智力扶貧和文化扶貧為抓手,堅持精準扶貧與當地生態社會文化政治建設相結合,做好定點幫扶工作,切實為滇西邊境山區建設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