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民辦高校“生均教師數”僅公立學校一半
上海高校中有近1/3的民辦高校,其學生數量接近全市在校本專科生總數的1/5。然而,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民盟市委主委、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鄭惠強擔心這些學生難以享受到優質教育,因為他在調研發現,民辦高校已成全市高校師資隊伍“洼地”。他在提交給人代會的書面意見中建議了一些為民辦高校教師“漲工資”的辦法。
根據2012年教育年檢的統計數據,上海共有普通高等院校66所,其中民辦高校19所,占28.8%;在校本專科生總數約50萬,其中民辦高校生約8.8萬,占17.6%。
民辦高等院校是上海高等教育領域不可或缺的力量,但其與公辦高校在師資方面差異懸殊。鄭惠強介紹,民辦高校學生和老師的比例約為22.13∶1,公辦高校為11.58∶1。也就是說,民辦高校“生均教師數”幾乎只有公辦高校的一半。不過,2005年公辦和民辦高校的這個比例分別是13.06∶1和22.01∶1——8年后的現在,公辦高校的比例下降了,民辦高校的比例上升了。
2012年教育年檢統計數據還顯示,上海約有2500名民辦高校專職教師,39歲及以下的占83.58%,擁有博士學位的僅占4%,與公辦高校存在很大差距。
“除了缺乏事業單位編制,收入待遇低也是留不住人的重要原因。上海民辦高校教師年收入相當于公辦高校同等資歷教師的一半,這還沒算公辦高校的住房補貼、科研經費等隱性優勢。”鄭惠強認為,民辦高校經費來源單一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前述局面,“公辦高校經費來源主要是財政撥款、學費收入和其他收入,教師待遇提高基本靠的是國家教育投入的提高。民辦高校的辦學經費來源基本是學費,教師待遇依賴學校收入的增長。2004年到2012年,上海公辦高校的生均費用翻了三四倍,同一時期民辦高校學費沒有任何變化。”
為確保全市近1/5的大學生享受到優質教育,必須提高民辦高校師資隊伍質量,解決師資隊伍面臨的困境。鄭惠強建議,當務之急要增加民辦高校收入來源,提高民辦高校教師待遇。
一方面,加大教師薪酬補貼力度,在每年市財政支持的“民辦教育扶持資金”中劃撥一塊直接用于補貼教師薪酬,一旦民辦高校與公辦高校一樣實施績效工資,可作為工資增量部分的資金來源。第二,逐年提高“民辦教育扶持資金”,參考世界各國經驗,鄭惠強認為將政府財力支持的資金提高到民辦高校總體運行資金的15%-25%較為合理。此外,要放開民辦高校學費收費標準,與浙江、江蘇等省一樣,按照成本實施收費,政府部門僅接受備案而不再設置審查,但學校必須向社會公示年度質量報告,由市場供求來決定學費收取標準。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