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滬中小學生可“刷卡”免費或優惠進社會場館
新學期開學在即,上海市教委聯合市委宣傳部、市科委、市文廣局和市體育局等單位,為中小學生送上一份新春禮物——從3月1日起,本市中小學生可利用電子學生證免費或優惠到約50家社會場館參觀,開展綜合學習實踐活動。
首批約50家“亮相” 未來或將擴大到200家
據介紹,今年春節前后,約50家上海的社會場館確定為首批試點單位,其中包括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體育場館、科普教育基地、專業性博物館等場館。這些場館近期正在安裝電子學生證讀卡設備,并同步改進部分供學生學習活動的項目,以備3月正式運行。
此舉意味著上海中小學生將告別人工紙筆登記統計、統一行動的傳統校外活動方式。
了解到,市教委將聯合有關部門在2015年底前,分批將200個左右的中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基地(場館),納入利用電子學生證免費或優惠開展綜合學習實踐活動范圍。場館覆蓋全市各區縣,并面向小學、初中和高中不同學段學生開設豐富多樣的活動項目。同時,將運用中小學生在社會場館開展綜合學習實踐活動的記錄數據,為區縣教育局、中小學校和相關社會場館工作提供服務。
讓社會資源發揮教育功效
上海市教委表示,在信息時代,知識更新速度越來越快,僅僅依靠學校教育和課堂教學,已經無法滿足社會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利用各類資源,拓展學習時空,運用多種學習途徑和方式,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尤其是采用學生親身經歷、實踐體驗的方式,培養學生緊密聯系社會實際問題的現實情境下習得知識,不斷豐富和優化自身的知識結構,同時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這是教育的必然選擇,也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上海這個城市擁有豐富的文化科技場館資源,體現了城市的文化積淀,承載著城市文脈延續和發展的重要使命。利用這些場館資源,對中小學生進行熏陶和教育,加強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之間溝通和協調,形成豐富多彩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體驗、感悟、建構并豐富學習經驗,實現知識傳承、能力發展、積極情感形成的統一,同時也能有效擴大這些場館的功能及其影響,實現文化傳承和科技普及。
事實上,市教委早在2006年起就已經開始聯合有關單位逐步開發和利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場館、學農場所等社會場館資源,建設互動性強、動手實踐性強、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活動項目,供中小學生在其中開展綜合學習實踐活動,并于2010年頒發了《上海市中小學課程改革利用社會教育資源實施方案》,近幾年中小學課改利用的社會場館不斷增加,中小學生從中獲益不少。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