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高校黨委書記校長筆談
找準突破口創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南京大學校長 陳駿
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指出,“辦好中國的世界一流大學,必須有中國特色”,“要遵循教育規律,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這一重要論斷對我國一流大學如何辦出中國特色、全面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要求我國一流大學以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為中心,以提高科技原始創新能力為重點,為實現“中國夢”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撐。也就是說,以問題驅動、做原創科研,是我們創建有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
以問題驅動、做原創科研,是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的必然要求。當前,中國正面對經濟社會的重大轉型,急需研究型大學提高原始創新能力來助推經濟社會轉型升級。面對這一重大責任,只有實現解決問題和原創研究的根本轉型,才能打通科技和經濟轉移轉化的通道,從而真正成為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創新源泉。以問題驅動、做原創科研,是我國大學回應國家經濟社會轉型的時代需要。
以問題驅動、做原創科研,是我國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發展需要。受時代與條件所限,我們以往的科研大多是跟蹤研究,重復別人提出的問題,然后形成論文。然而,這種論文導向的追蹤研究卻難以產生重大原創性成果。只有實現科研轉型,我們才能在科學研究上開拓新問題、挖掘新方向、形成新理論,真正體現世界一流大學原始創新的本質特征。
以問題驅動、做原創科研,是我國大學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現實需要。拔尖創新人才必須在科學研究的氛圍和學用結合的環境中才能得到培養和實現。我們只有實現科研轉型,切實構建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的良性機制,才能真正做到寓教于研、研中有教、教研相長,進而真正破解“錢學森之問”,為民族復興與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新人才支撐。
要加快構建有利于以問題驅動、做原創科研的體制機制。當代世界,人類社會發展呈現新特征,高等教育理念與模式發生了革命性變化。比如,新的科技革命拓展了科學研究的領域,不同學科交叉融合加速,集群化、網絡化創新模式不斷涌現,要求高校教學科研組織模式進行改革。
一是改革科研創新平臺、基地的管理模式與運行機制,推進形成開放、高效、協同的管理構架與管理機制,促進各類創新要素與資源的匯聚和融合。二是改革科研團隊組織機制,依托重大科研項目和前沿科學問題整合隊伍,探索改革符合科技創新團隊特點的組織管理體制、人員聘用機制、考核評價體系等政策制度。三是改革科研資源配置模式,充分發揮問題導向和激勵功能開展解決問題的原創研究,推進原創性科研成果的評價與支持的機制體制改革。特別是在評價內容上,要更加體現鼓勵瞄準重大學術問題前沿和自由探索的導向,鼓勵關注間接的、長遠的、隱性的價值,評價周期不能過短。
要充分發揮教師在以問題驅動、做原創科研中的主體作用。一是要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在原創研究中的領頭羊作用。在科研轉型過程中,學科帶頭人應以放眼世界學術巔峰的信心和氣概,力爭在解決人類所面臨的根本性科學問題上發出“中國聲音”,特別是要帶頭營造求真探源、平等爭鳴、寬容失敗的氛圍,鼓勵科研人員樹立遠大理想、勇攀高峰。
二是要充分發揮青年教師在原創研究中的先鋒隊作用。青年教師要有敏感的問題意識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絕不能本末倒置,陷入為論文而論文的“形式科研”怪圈,而要始終保持發現問題的敏銳、分析問題的冷靜、解決問題的自覺。
三是要充分發揮廣大學生在原創研究中的生力軍作用。對本科生來說,要學會自主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完成從應試思維到創造思維、從被動學習到主動探索的轉換。對研究生來說,要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本領,通過參與原創性科研提高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中國教育報》2014年7月19日第1版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