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互聯網招聘平臺BOSS直聘發布了性別薪酬差異報告引關注!中國女性平均月薪僅為男性的77%。在薪酬差距中,56%可由行業、地區、工作經驗和學歷等因素解釋,44%則不可解釋,可理解為性別差異或歧視。北上廣深中,深圳男女平均薪酬差異最小,為18%。男女薪酬差異在三四線城市明顯拉大,反映了欠發達地區性別歧視問題更加嚴重,女性獲得較好的工作和晉升機會,面臨很多困難。
在就業領域中,中國女性勞動力的參與率和女性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較高,然而男女所獲得的薪酬之間依然存在較大鴻溝。基于平臺抽取的365248份薪酬樣本,并采用勞動經濟學經典的Oaxaca-blinder分解法,互聯網招聘平臺BOSS直聘發布的《2016年中國性別薪酬差異報告》指出,中國女性平均月薪僅為男性的77%。在薪酬差距中,56%可由行業、地區、工作經驗和學歷等因素解釋,44%則不可解釋,可理解為性別差異或歧視。
在全面放開二胎,多省份延長女性產假等政策效應下,女性在就業市場上面臨著諸多困難;與此同時,中國的性別比例失衡、總和生育率持續走低等問題日益凸顯。諸多數據共同表明,女性就業率和薪酬水平的提升對于增強經濟活力至關重要,而若要實現目標,提高企業用人補貼、幼教補貼、男性陪產假等配套政策亟待出臺和落實。女性勞動者低薪情況普遍,歧視因素占到44%,BOSS直聘與看準網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女性勞動者平均稅前月薪為4449元,比男性平均工資低22.3%。隨著薪酬增加,差異也不斷增大。目前,我國約七成求職者的薪酬分布在2000-6500元之間,其中女性勞動者更多分散在低薪區間。當月薪超過5000元時,女性人數開始明顯低于男性。
在影響薪酬的諸多因素中,工作選擇(行業和城市)與人力資本(教育和工作經驗)最為核心。 BOSS直聘與看準網數據顯示,在工作經驗、城市和行業三個重要指標上,男性的薪酬回報率均高于女性;而女性僅在教育回報率上超過男性。
BOSS直聘報告指出,由行業和城市導致的男女薪酬差距占到了總差異的38%,另有18%源于勞動者的學歷和工作經驗差異。在加入了行業和城市因素控制后,男女薪酬差異從22.3%降至13.8%,繼續加入工作經驗和學歷因素后,差異降低至9.8%。
盡管如此,薪酬差異中44%的不可解釋因素,反映出我國目前男女“同工不同酬”的性別歧視問題依然嚴重。醫療、檢測認證與影視媒體行業男女薪酬差異最大,高等院校最為平等行業是造成男女薪酬差異的最大因素。男女薪酬差距較大的行業主要有兩類,一類因為高薪技術崗位的男性比例遠高于女性,包括醫療、專業檢測、互聯網等。一類則因為體能等因素導致男女從業比例嚴重失衡,包括工程施工、采礦冶煉等。2016年,四個行業的女性平均工資比男性低30%以上,分別為醫療、檢測認證、影視媒體和移動互聯網。
目前,女性在多數行業中處于弱勢地位,僅在少部分行業中占有一定的薪酬優勢,主要包括外語培訓、服裝服飾和地產經紀。外語培訓行業中,女性平均薪酬比男性高出21.5%。此外,高等院校、保險和環保行業中,男女薪酬差異不足2%,是較為平等的行業。
工作年限越長,男女薪酬差異越明顯BOSS直聘和看準網數據顯示,1年以下工作經驗的男女勞動者薪酬差距僅為10%,而隨著工作年限增長,薪酬差距被逐漸拉大。當超過3年時,這一差異會變得非常明顯。工作達到一定年限后,家庭事務對女性職場競爭力的影響開始凸顯。而工作經驗帶給男性的薪酬回報率率本身就比女性高出1.2個百分點,進一步拉大了薪資差異。
教育成為女性提高收入、改變命運的重要手段在四個核心指標中,教育是唯一一個帶給女性更高薪酬回報率的。教育程度的提高,會大大拓寬女性工作選擇的范圍,有助于女性進入金融、互聯網、專業服務等高薪行業,或者獲得高級職位,帶來薪資均數的快速提升。BOSS直聘和看準網的數據顯示,高中學歷的女性比高中學歷的男性平均薪酬低32.9%,到了碩士階段,則下降至16.7%。接受高等教育對于女性改變命運的重要性再次被印證。
一線城市男女薪酬差異最小,三四線城市差異拉大男性在發達城市的薪酬回報率要比女性略高0.3%。然而,一線城市中男女薪酬差異反而最小,北上廣深中,深圳男女平均薪酬差異最小,為18%。男女薪酬差異在三四線城市明顯拉大,反映了欠發達地區性別歧視問題更加嚴重,女性獲得較好的工作和晉升機會,面臨很多困難。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