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高校思政工作的三個重點
觀點提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從戰略的高度出發,強化中國高校姓“社”觀念,緊緊抓住“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性問題,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和建設者的要求培養人、教育人,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把握立徳樹人、以人為本和創新發展這三個重點。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立足點”:立德樹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方向要同我國發展的現實目標和未來方向緊密聯系在一起,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強調“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我國高等教育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因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從戰略的高度出發,強化中國高校姓“社”觀念,緊緊抓住“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性問題,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和建設者的要求培養人、教育人,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業,教育為先;立德樹人,固本之舉。當今時代,國際國內意識形態相互碰撞,各種社會思潮交互暗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嚴峻挑戰,立德樹人不僅重要,而且迫切。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要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努力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為了實現這一教育目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引導學生在紛繁復雜的環境中明確自己所處的時代背景,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進而培養出德才兼備、勇于擔當的人才,自覺肩負起復興中華的偉大使命。同時,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與學校“雙一流”建設結合起來。只有培養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建設成為世界“雙一流”的高校;只有不斷進取、不斷發展的世界一流大學,才能通過思想政治工作培養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著眼點”:以人為本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思想政治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準、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讓學生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這啟示我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著眼點在于以人為本,要正視教育對象是特定時代、特定的人,樹立“以人為尊,以人為重,以人為先”的理念。從戰略高度出發,不僅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和建設者的要求培養人、教育人,而且要從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和成才成長的內在需要出發,促成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道德教育、人格心理教育、公民教育、科學文化教育等結合起來,全面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堅持以人為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還要一切從實際出發。一方面要從急劇變化的、活生生的社會實踐的客觀實際出發;另一方面,要從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和成才成長的實際出發,探索大學生的認知結構和規律。為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沿用好方法、改進老方法、探索新方法,為學生點亮理想信念的燈,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讓成才成長成為青春飛揚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著力點”:創新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這啟示我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著力點”在于創新發展,不斷開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境界。
首先,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學生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主渠道,因而要加快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一要全面系統地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吃透教材,厘清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與其他學科的邏輯關系。二要將書本知識與社會生活融會貫通,使思想政治理論課不那么“高冷”,更加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滿足學生成才成長的需求與期待。同時,要引導學生將所學理論運用于自己的社會實踐之中,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價值能夠指引學生的人生道路。
其次,各類課程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高校各類課程教師均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要責任,應該秉承“教書即育人”的理念,在課堂上認真傳授知識,將理論更好地傳播到學生心中。各類課程在不同的專業環境中,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盡量融入思想政治工作的要素,使各學科專業知識與思政課主流意識形態的知識之間架起一座互動的橋梁,形成各學科教書育人的“合力”效應。
再其次,運用新媒體技術創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比傳統課堂的教育方式,新媒體對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表現為隱性的“潤物細無聲”的效應。努力實現同互聯網等新興技術的“聯姻”,是豐富思想政治工作內容、改進工作方法、創新工作形式的前提條件。因此,要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的高度融合,增添思想政治工作的時代感和吸引力。此外,要引導學生利用現代傳媒工具,通過微信、微博、各種手機應用軟件,了解社會最新時事政治和國家出臺的大政方針,鞏固在課堂上學習的思想政治理論,并嘗試用所學原理、方法分析時政信息,以增添學習思想政治理論的興趣。
最后,要著力打造明道、信道的高層次教師隊伍。教師作為教書育人的主體,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因此,高校教師要始終堅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要自覺把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融入到教材中、課堂上和學生的頭腦中,在教書育人中占據人類的道義制高點;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結合,更好地承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
(作者:徐艷玲,系山東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