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包同曾:提高教師國際化視野 加快教育現代化進程(2.10)

          首頁 > 

          留學

           > 包同曾:提高教師國際...

          包同曾:提高教師國際化視野 加快教育現代化進程(2.10)

          《教育規劃綱要》第一次提出要“開展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交流與合作,提高我國教育國際化水平”。這是我國改革和發展教育事業,早日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舉措。

          提高教師國際化視野 加快教育現代化進程

          ■包同曾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的偉大戰略目標。為實現這一戰略目標,《教育規劃綱要》第一次提出要“開展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交流與合作,提高我國教育國際化水平”。這是我國改革和發展教育事業,早日實現教育現代化的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舉措。

          所謂“教育國際化”,就是用國際視野來把握和發展教育。經濟全球化把世界連成了一體,經濟的國際化需求引發了人才的國際化需求,人才的國際化需求引發了教育的國際化需求。教育國際化既是一種客觀的必然趨勢,也是一種國際性的普遍現象;它不是我們主觀上可以選擇的事情,也不是我們一國獨有的現象。

          在當今知識經濟日益顯現的時代,國家綜合實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誰擁有數量多、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和富于創新能力的人才,誰就能把握社會經濟發展的主動權,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培養“國際人”成為世界性人才戰略潮流,也成為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這種“國際人”應該具有全球意識、國際視野、跨文化交流能力、開放思維,懂科技、通外語、會經營、善管理,通曉國際貿易、金融、法律知識,擁有較強的國際市場競爭能力。另外,我們還看到,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教育要素在國際間加速流動,世界各國教育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斷提高。教育國際化的核心或者本質,說到底就是優化配置我國的教育資源和要素,充分利用國際教育資源,搶占世界教育的制高點,培養出在國際上有競爭力的高素質人才。

          鄧小平同志早在1983年就提出了教育要“三個面向”,即“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其中,“面向世界”就是要求我們不斷提高教育的國際化水平。鄧小平同志關于教育要“三個面向”的思想,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馬克思主義教育理論的重大發展,是對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補充,是新時期教育開拓創新的靈魂和動力。《教育規劃綱要》中關于提高教育國際化水平的戰略舉措,就是落實鄧小平教育要“面向世界”思想的具體體現。 要提高教育國際化水平,就要有一個國際的視野,要站得高一些,看得遠一些,想得長久一些。要站在世界的高度上,面向世界來觀察和考慮我們的教育發展,來制定我們改革發展的目標和規劃;要重視和研究經濟全球化的動向,世界科學技術、教育改革發展的動向,借鑒先進國家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經驗,有志于把我國的教育迅速提高到國際先進水平。

          要提高教育國際化水平,必須首先提高教師的國際化視野。只有教師“開眼看世界”了,才可能讓我們的學生從小就能夠“胸懷祖國,放眼世界”,自覺地把自己培養成具有國際意識、國際交往能力、國際競爭能力的人才。為不斷提高教師的國際化視野,筆者建議,在教師職前培養和在職培訓中應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教育觀念國際化。要使廣大教師從全球視角出發來認識教育的本質和作用,認識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問題,使他們自覺做到把“培養學生的國際意識,使其能夠在國際文化背景下充分溝通思想”和“培養學生具有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掌握將來在國際社會中工作所必備的知識和技能”作為自己的重要教育使命和教學目標。

          ——人員交流國際化。人員交流國際化包括學生的國際交流和教師的國際交流兩部分。學生和教師的跨國流動是教育國際化的重要標志之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每年都有大量教師分赴世界各國進行學術交流,師生互換形式的國際交流活動也非常活躍,這些都為提高我國教育國際化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我們應在各個層次的教育中,以不同的方式,廣開渠道,與外國學校或教育機構建立聯系,尋求合作項目,加大師生與國外各級各類學校相互交流的力度。在這個過程中,使廣大師生更好地適應和參與迅速變化的國內、國際環境,進一步促進教師的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增強國際競爭能力。

          ——課程內容國際化。為了提高教育國際化水平,在教師培養培訓課程中增加國際化內容至關重要。我國教師教育的課程內容應該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增加國際化內容,促使廣大教師面向世界,重視借鑒、學習各國之長,把本國教育融入到國際教育中,使他們更具有世界知識和世界眼光,使他們在自身的教育工作中更適應社會經濟、科學技術的全球化發展需要。 (作者系中國駐芝加哥總領事館原教育參贊)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