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志愿填報與投檔錄取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正式公布。根據《實施辦法》,考生將按院校專業組為單位進行志愿填報,這有助于增強考生的獲得感:一是增加錄取機會,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成績和興趣愛好,更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自己的高校和專業;二是更加貼近自己的升學夢想,24個院校專業組志愿可供考生填報,考生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三是提供施展平臺,考生應充分考慮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選擇填報自己喜歡的院校專業組,從而為將來的人生發展、終身發展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隨著選擇的增加,如何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興趣愛好、職業規劃等因素,在高考出分后完成高考志愿的填報,有幾點建議供參考。
一是要合理定位。從高校角度而言,最希望錄取的是成績優異且適合學校培養理念的學生。考生可在接下來的2個月左右時間內,根據模擬考試的成績情況,大致了解自己在全市考生中的位置,這樣將有助于更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自己實際的院校和專業。既要選擇一些可以“沖一沖”的院校和專業,也要選擇一些肯定可以被錄取的院校和專業“穩一穩”。在高考成績出來后,再根據實際考試結果進行相應調整,最終選擇與考試成績相匹配的24個院校專業組填報。
二是在志愿填報中體現考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在“院校專業組”的志愿填報框架下,高校往往把選考科目要求相近或相關度比較大的專業歸為一組,供考生填報。如有的考生對信息學領域有興趣,就可以把開設計算機科學、軟件工程、信息安全、數據科學等專業的高校,參考以往錄取分數高低,從高到低進行排序填報。在新的高考模式下,對于考生而言,選考科目增加可以更全面反映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建議在專業選擇上適當考慮與選考科目的相關性,尤其是一些單科成績特別出色的學生,更要考慮專業與學科之間相關性,為以后的大學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當然,院校的層次也是不少考生及家長考慮的因素之一。志愿填報過程中,每個考生的實際情況不同,是首選高校還是按興趣特長首選專業,都可以在高考改革方案中得以體現和滿足。
三是不要忽視綜合素質評價。在高考綜合改革“兩依據一參考”的招生模式中,除了將考生統一高考成績、高中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成績作為本科錄取的基本依據,很重要的一點是高校將參考學生在高中階段的綜合素質評價信息。對一個學生的終身發展而言,除了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外,志向、抱負、興趣、素養等個性化因素可能更為重要。縱觀世界一流大學的招生,基本上都堅持一個理念:既要求學生有優異的學業成績,又要求學生在社團活動、科技創新、體育競賽等綜合素質方面有出色表現。以上海紐約大學為例,招生過程也是在達到一定學業要求的學生中,通過“校園日活動”等考察,選拔出適合學校培養理念、具備強烈求知欲和開拓創新精神、熱愛嘗試新事物、擁有“世界公民”素質的學生。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