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下午,走進內蒙古自治區人大代表駐地,與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自治區集寧一中校長李一飛就當下教育熱點問題進行了交流。當下,很多人都很注重學的學習能力,知識儲備量。在李一飛校長看來,現在學生最具備的其實應該是常識教育。李一飛說,所謂的常識就是要讓學生們具備基本的知識,就是天天用到的知識,就是人之為人的一定要知道的知識。而我們現在的教育則是恰恰忽略了常識,缺少了常識,更多的則是培養學生們的考試技能。這在一定程度上是違背教育規律的。
現在有很多違背道德事情,比如地鐵里斗毆,飛機上打架,還有比如中國式過馬路,翻越公園圍墻導致被老虎傷害的事情,在李一飛看來,這些都是缺乏道德、缺少常識的體現。他認為,道德說到底就是人應該學會的常識。一個人沒有常識,就會違背規律就做事,也就會沒有最基本的規則意識。沒有規則意識,就很難在當下這個社會生存。
全國人大代表、內蒙古集寧一中校長李一飛與進行交流
李一飛介紹說,自己曾經建議將政治課改為公民常識課。他認為這樣做既可以保留政治課的內容,又可以在里面加入比如法律常識、交通常識等一些常識性知識內容。這樣做最起碼可以保證學生通過學這門課就可以把一個人做人的最基本的規律、規矩學會,也就能基本保證一個人的生活質量。他認為如果每個人都能把自己本身做好,把這些規律、規矩學好,那這個社會不就安全、和諧了嗎?
對于應試教育,李一飛認為,應試教育很大程度上是書本上的教育,如果一味強調應試教育,那么這樣教育出來的學生在發展過程中會有很大的問題,主要一點是他們脫離了實踐。這樣的教育教出來的學生只會讀書不會做事,只會讀書不會做人。李一飛校長指出,書本知識主要是別人的經驗,而對于一個人來講,要想成長,必須要有自己的經驗和感悟。在他看來,比起知識更為重要的是經驗,比起經驗更為重要的是能力,而比起能力而言智慧則更為重要。所以,教育要培養人的智慧。智慧如何體現?就是要靠悟性。因此,好的教育應該培養人的悟性。
對于什么是好的教育,李一飛校長認為,所謂好的教育應該有三個方面的特點。首先,好的教育要給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人的一生就是個反復判斷與選擇的過程。判斷與選擇的依據就是價值觀。價值觀正確,那么人生就是光明的,價值觀錯誤,那么人生就很容易走上歧途。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包括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都是要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其次,好的教育應該能讓學生們的情感豐富起來,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能力,讓學生們在生活中成為一個高情商的人。最后,好的教育應該是開發悟性,提高智慧的教育。
最后,李一飛校長也贊同今年政協會議中提到的要將學前教育納入到義務教育階段的提案。他認為,教育應該是有趣的,但是現在很多學前教育階段的學習內容與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內容明顯是重復的。這種重復對于孩子的成長一點好處都沒有,最后很有可能導致孩子們厭學。做教育就要要尊重教育的基本規律,因此,他很贊同將學前教育納入到義務教育階段。同時,他也表示,不僅如此,還應該在學制、學校管理等方面進行改革。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