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上四高中試點“大學先修課程”
中國版AP(大學先修課程)來了!這個學期,《通用學術英語》、《微積分》、《線性代數》等三門大學課程在上海交大附中正式開課,90余名高二學生注冊成為中國大學先修課程(CAP)的首批學員。CAP項目由中國教育學會發起,全國首批64所試點學校名單近日出爐,滬上的上海中學、復旦附中、交大附中和華東師大二附中四所高中入圍。家長最為關心的CAP能否像美國高中“AP課程”一樣,與高校進行學分互認,或作為高校自主招生的重要參考,目前仍是個未知數。
面向學有余力的學生開課
每周二下午,交大附中高二數學老師侯磊都會帶著30余名學生,學習大學課程《線性代數》。
侯磊說,“學校是以拓展課的形式來實施該項目的,學生報名非常踴躍,最終篩選出30人,主要參考依據就是學生平時的數學素養。”CAP課程教材由中國大學先修課程組委會統一編寫,內容相當于把中國大學的課程“下放”到高中,對接中國高校對學生的要求。
今年暑假,侯磊還和其他兩位老師一起去北京參加了CAP教師培訓。他認為中國大學先修課程與高中課程最顯著的區別,就是教學方法上的差異。“高中課堂上,為了講透一個數學概念,會配合許多例題講解、反饋和練習。而大學先修課的課堂教學內容十分充實,例題講解少,需要學生下課后自己消化吸收。”侯磊認為,CAP試點項目引入大學的教學思路,著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從中國教育學會相關部門了解到,目前全國有64所中學獲得了“大學先修課程”試點資格,本學期開課的超50所。
據悉,CAP開設要求每班保證一名教師全程授課;每周2課時,共36課時;有專用教室;使用中國大學先修課程教材;班級規模建議不超過30人;選課學生條件可參考《中國大學先修課程試點項目學生選課指導意見》。項目管委會將于每個學期末統一組織各科考試。
希望用第三方機構保障公平
此前,北京大學等多所國內學校已經開設了自己的先修課程,先修課程考試成績不僅能作為自主招生的重要依據之一,還有機會在進入大學后免修相應學科的學分。在專家看來,國內大學的先修課探索,一部分是引進美國AP課程,一部分是類似AP課程的“中學與大學對接課程”嘗試,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大學先修課程,且基本處于“無組織”狀態,缺少在課程開發、授課教師、學習條件、成績評定等方面的系統設計、組織和管理。
由中國教育學會牽頭組織實施CAP項目試點,在中國教育學會秘書長、CAP項目總協調人楊念魯看來,就是可以搭建起平臺,吸納更多的國內外優秀資源,這比一所學校、一個單位或一個區域,覆蓋性、公正性、合理性、權威性都會更高。簡而言之,就是用第三方機構的權威性保障公平性。
他同時表示,試點CAP項目是為了給學有余力的高中生提供更多選擇機會,同時也是打通高中和大學教育銜接的嘗試,是對我國高中教學改革的重大突破,對于拓寬人才成長通道有很大幫助。
學習CAP課程不宜帶功利目的
獲悉,盡管借鑒了美國高中AP課程的思路,但中國大學先修課程項目仍處于探索試點階段,尚未與任何一所高校達成學分互換協議,也未與高校自主招生進行掛鉤。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如果項目的理念、方法和運行機制都能如期實現,希望最終得到高校的認可,打造成中國版的AP課程。
“每個高校情況不同,要找到一個普適的學分互換機制,讓很多高校承認第三方機構組織的學習考試,確實有難度。”交大附中教務主任顧崗說,學校提醒學生,不要帶著功利目的去學CAP課程,主要著眼點是提升軟實力和相關學科素養。
有專家認為,隨著先修課程的推進,高等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改革也必須加大力度,要完善學分制,加大大學校際間的開放力度,包括學校之間學分互認,以至建立自由轉學制度。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