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學生為什么找不到研究思路

          首頁 > 

          考研

           > 學生為什么找不到研究...

          學生為什么找不到研究思路(圖)

          學生為什么找不到研究思路1

          名片:何耀 出生于1981年5月。“萬人計劃”領軍人才、國家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國家首屆“青年973”項目負責人、“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獲得者。蘇州大學納米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硅納米生物技術及其生物成像、分析檢測和癌癥早期檢測與治療方面的研究工作。

          獨立之問

          在指導學生做科學研究時,我們常常會發現學生的創新思維很匱乏,在開拓研究思路上困難重重。甚至有的學生只能依靠老師給予指導,拿不出屬于自己的研究思路。學生為什么找不到研究思路?關鍵還在于缺少系統的科研能力的培養。

          自由觀點

          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學業觀,可以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成長。當下有一些學生很功利地看待自己的學業,認為完成了一個課題及發表了幾篇文章就算完成學業了。教師應該及時了解、發現并糾正學生的這種錯誤觀念。

          學生不能為了畢業而畢業。在學校里,學習到汲取知識、解決問題、團隊合作等能力,獲得更多面對未來挑戰的信心,才是求學中最有意義的成長。學生只有端正態度,才能主動在科研領域上探索實踐。

          當然,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是一個系統工作。對于學生而言,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勤奮好學等是內在因素,學校的師資、學生管理、學習氛圍等是外在因素。我們要盡可能補強外在條件,借此激活和增強學生的內在動力。結合近年來學院在人才培養上的探索實踐和個人從事教學科研的實際,我認為應重視以下4方面工作:

          一是加強“核心教授+創新團隊”科研小組建設,讓學生在科學研究的沃土里學習成長。“核心教授+創新團隊”科研小組是一個學科互補、協同創新的人才梯隊。這種科研小組可能是跨專業、跨學院、跨學校的學術團隊,也可能是國際化的團隊。它集聚行業大牛和各專業優秀人才,化解交叉學科研究難題,既是開展前沿科學研究的重要力量,也能成為人才培養的強力支撐。科研小組建立之后,要充分發揮團隊中“傳幫帶”的作用。教授指導學生,高年級學生積極幫助低年級學生,將團隊中總結和積淀下來的成功經驗和做法傳承下來。如此教師就可以避免重復工作,節省大量的精力用于科研創新;學生也能夠在師資充裕的環境中,獲得更具體的指導和幫助,接受系統規范的科研訓練。

          二是注重課堂教學方法。科研領域每年都會有新的研究成果,教學課程也需要不斷地更新。在給學生授課時,尤其是比較前沿的研究領域,通常沒有成熟的教科書。為此,需要持續調研、更新課堂講授內容。同時,鼓勵學生在課外自主學習學科的基本知識,結合課堂上講授的當前科研進展,與學生一起討論相關領域存在的機遇與挑戰,努力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三是鼓勵學生多動手做實驗。有些學生閱讀文獻的能力很強,但動手能力很差。日常教學中,要多鼓勵學生動手做實驗,一些好的研究思路往往就是在不經意的實驗中發現的。一位研究納米材料的學生,如果能從電鏡中看到納米結構,則對于更深入理解納米材料也大有裨益。這就要求實驗室的儀器設備要向全體學生開放,只要學生提出申請并通過專業的培訓和考核,就可以使用相關設備進行實驗。

          四要鼓勵學生,尤其是本科生要早進團隊、早進課題、早進實驗室。科研能力的培養要從本科生抓起,從大一開始,為每位本科生配備科研導師。學生對某一問題產生了興趣,及時指導其創建一個研究課題。有了研究課題,再鼓勵學生組建團隊或加入導師團隊,開展科學研究。學生經歷了這一流程的鍛煉,能夠熟悉科學研究的基本流程,掌握一些科學研究方法,為以后學業打下堅實的基礎。這一舉措可以避免學生死讀書、讀死書,充分引導他們在實踐中思考、質疑和創新。

          校際對話

          莊明陽 北京大學天文學系2016級研究生

          何老師可否推薦您最近在看的書,您閱讀中有什么感悟?對您的科研有什么幫助?

          何耀:《道德經》。其中五千余字,可謂字字珠璣。參閱《道德經》,對自身而言,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思考科學研究。舉兩個雖不盡然準確但相對易懂的例子:“道法自然”,蘊意極為豐富。簡單理解,即向大自然學習,科學領域的很多重大發現都源于對自然現象的思考;“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用之于當代醫學領域,則可發展為“預防醫學”。

          劉磊 江蘇大學納米技術研究方向青年教師

          納米科學與技術在中國發展已近30年,由于其重要作用,在不久的將來是否可能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或者在高等教育中成立專門的學院,設立專門的課程以有針對性培養學生和科技人才?

          何耀:蘇州大學納米科學與技術學院的本科教學,其專業即為“納米”,其中授課內容涵蓋了化學、物理、生物等多學科交叉的知識體系,在此基礎上,為本科生從基礎知識到應用研究多角度講授“納米”;同時,學院基本采用全英文方式為本科生授課,以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的“納米”科技人才。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