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國務院特聘教育專家安東尼與前斯坦福招生部負責人鮑勃在上海與中國家長和學生深入展開“申請美國大學應當如何選擇學校”,“美國名校如何選擇學生”、“學校排名”等熱點話題,進行了深入細致的交流。
雖然,越來越多的留學人員選擇回國,但美國留學始終熱度不減,申請者人數年年水漲船高,相對的,錄取率也逐年降低。根據美國知名院校出具的官方錄取數據,常春藤聯盟、斯坦福大學、麻省理工等名校,今年錄取率更是極低,如哈佛今年錄取率僅5.2%,斯坦福更低,僅有4.7%。
留學的目的,不應該是簡單為了工作,為了收入,而是為了自己。留學若是學到東西,真的是比什么都重要。李白豪言天生我才必有用,這句話阿幫覺得相信。無論去哪留學,道理都是一樣的。歸宿可以不盡相同,但是過程應該是相似的。
名校,有時候就像是海市蜃樓,容易讓人產生假象。
“請記住,美國大學是沒有所謂的官方排名,不要被名校這兩個字蒙蔽,那些學校或許確實聲名遠揚,但是卻不一定適合你。”美國國務院特聘教育專家、必益教育特聘顧問、擁有25年國際教育經驗的安東尼表示,美國高等教育體系極為復雜,其中包括綜合性大學系統、文理學院系統、學校系統等,總共有4000多所學校可供選擇。僅僅通過排名來選擇學校的話,不但會遇到極其可怖的競爭壓力,還有可能入讀后才發現學校與理想差異巨大。
安東尼認為,擇校的重點是“事先調查”,官網上的數據是最直觀的信息來源,學校的大小、所在地、師資、特色課程、錄取率等,每一所學校的官網上都會找到該校典型錄取新生的材料,包括其在校平均成績、班級排名、SAT/ACT成績等,通過這些數據材料的分析,不但能了解該校是否為適合學校,也能清楚學生是否符合該校的要求。
名牌效應,是一把雙刃劍。沒有用好,只能傷及自身。
美國大學的申請錄取歷來以主觀性強、透明度低,風險率高聞名,那些招生官,又是怎樣挑選學生的?
斯坦福前任招生負責人,投身大學申請和教育工作長達16年的鮑勃介紹了斯坦福的決策過程,他說,當他還在斯坦福的時候,每年與同事都會收到超過三萬份申請者寄來的文書,要抓住招生官的眼球,“需要一點與眾不同”。
鮑勃建議,申請美國學校時,要給招生官展現自己的領導力,做事的持久力,以及講故事等形式完整地表現自己的能力和才華。
今年成功入讀藤校康奈爾大學的Amanda同學說,她本身喜歡數學,而康奈爾的數學本科開的分支較多,專業排名也不錯。而在去康奈爾實地考察后,她也比較喜歡校園整體的感覺,以及熱情友好的氛圍,“申請前做足功課,全面深入了解各個學校,在申請時會少走很多彎路”。
有才,是前提;怎么展示才能,是關鍵。毋庸置疑,能去美國留學的孩子,都有過硬的本領。其實,大家差別不大,關鍵是怎么讓考官在眾多學子中一眼就選中你,讓他相信你才是那個最適合的人選。
上面那位同學,便是一個好的例子。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盲目的等待往往只能變成守株待兔。無功而返,除去運氣之外,還需要自己的反省。總之,選擇院校,要三思而行。而怎么成功進入那所院校,需要你的魅力。魅力,包括能力、成績、個性。
三者相輔,缺一不可。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