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林敏校長:中外教師團隊建設從“物理式融合”開始

          首頁 > 

          留學

           > 林敏校長:中外教師團...

          林敏校長:中外教師團隊建設從“物理式融合”開始

          國際化教育在培養學生全方位的素養上,除了課程的創新,課堂上的改革也非常重要。既要有國際化的元素,又要有中西融合課堂教學的特點,這樣才是真正好的國際教育。近日,我們采訪到上海外國語大學西外外國語學校創辦人林敏校長,請他和我們聊聊在國際化學校中關于教師團隊建設的問題。

          一、教師團隊在課堂上的改革和創新

          中西方老師在不斷地走近,創造出一種更合理、更平衡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有一種踏實的學習氛圍,又有一種積極參與的課堂結構,這些課堂結構可以是靈動多樣,既有高結構、高控制;高結構、低控制;低結構、高控制;又可嘗試低結構、低控制等不同教學模式,這是非常切合國際化教學中知識和素養的多元生成過程。所以中西融合在課堂結構上的改革很重要。

          中西方教師在課堂上互相觀摩學習

          林校長介紹到,西外雙語課程部的教室里有兩張辦公桌,一張是中方老師的,一張是西方老師的。中方老師上課,西方老師可以觀摩,同樣西方老師上課,中方老師也可以觀摩,有時中、西方老師會做彼此的助教,一起備課,共同探討教學方案。

          中西方教師形成真正的融合

          把中西方老師放在一起,先進行物理式的結合,然后再進入”化學”層面上的融合,讓他們有更多教學上的交融,是非常有利于學生教育的。現在,中方老師也慢慢在主動調整課堂教學方式,不再完全是高結構、高控制的一種模式。比如:以前這些老師都是按照傳統課堂模式讓學生們排排座面對講臺聽講記筆記,但現在有時采用小組式討論交流及課題式學習,師生圍坐在一起上課,學生的參與度越來越高,教師的主導控制力越來越弱化。

          國際化學校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一所國際化學校,不僅僅局限在英語或以洋高考為目標的教學上,更重要的是教學本質要發生變化。教學理念是什么,教學實踐是什么,培養了孩子什么樣的核心素養,學生的能力素質有了哪些變化,這才是國際化學校最要關注的東西。

          二、教師團隊在教學理念上要發生變化

          教師應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林校長給我們舉例說,孩子做錯題要不要給分的問題,西方老師認為有些所謂的“錯誤”不是不懂,也不是粗心大意的結果,而是學生在探尋一種新的思路和解題方式。例如數學課,同樣一道題可能有兩三種不同的解題方式,語文及人文社科,更常常是沒有標準答案。但如果讓學生一直跟著老師的思路走,他們永遠不會去獨立思考。有時候明知道孩子錯了,還要讓他錯下去,讓他經歷一遍完整的獨立思考過程,放手讓學生掉“坑里去”,然后學會怎么再“爬上來”,這樣學生的思維及自主學習能力才能發展,才能鍛煉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將來遇到問題能進行探究的能力。我們老怕學生犯錯,總是不斷給學生提供“思維拐杖”,結果是學生越來越缺乏“試錯求真”的基本學習力!

          老師在教學中不能僅僅關注“考高分”

          中國學生的思考力,特別是批判性思維能力普遍較差。所以老師該研究怎么去改變這個狀態,在教學中不能只關注考高分,考托福,考AP,卻不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如果希望學生到了西方大學以后,能夠適應西方的自主學習探究的課堂,也能拿高分,那么就要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現有的課堂生態,要讓老師鼓勵學生去探索和發現。林校長認為目前中國國際化學校在這方面做的還不夠。

          切勿走出“中國式高考”又陷入“洋高考”

          當學生到美國學校讀書時,他們會明白,有些問題不是完全按照老師思路走。林校長說,他以前在國外大學教書時,每次期中考試、期末考試都沒有標準答案,需要的就是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判斷的能力。他認為中國的教育國際化不能走入誤區,現在國際化學校的教師有一種傾向,他們走出“中國式高考”卻又陷入“洋高考”的怪圈。真正的國際化教育,是要聚焦教與學的深層模式變化。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