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高考填志愿學校不能越俎代庖

          首頁 > 

          高考

           > 高考填志愿學校不能越...

          高考填志愿學校不能越俎代庖

          “考上一個清華北大、獎勵50萬元”寫入縣政府工作報告;誘勸學生改志愿,甚至修改了學生的志愿填報密碼;學生考上“清北”后,老師又得獎金又晉級……昨天,刊登特稿,聚焦了“清華北大崇拜癥”下的中學。

          讀完這篇長文,心里的感覺很沉重,也很無奈。如文中講訴那樣強令學生上交賬號密碼的,也許只是個案,但學校和老師過度干涉考生填報志愿的現象,在全國普遍存在。在有些學校,越是尖子生,成績越好,就越難掌控自己的命運。學校或是苦口婆心,或是暗箱操作,或是施壓強攻,讓部分考生無法自主填報志愿。

          站在學校的角度,這些做法可以理解。學校的聲譽、老師的績效,都牽系在考入清華北大的學生數里;作為考生,與母校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當自己考入頂尖的“清北”學府后,母校收獲名利也是理所當然。然而,這其中忽略了兩點,一、這是否考生的最優選擇?二、這是否是考生的真實意愿?

          當年我高考的時候,班上有一個男同學在班級名列前茅。那時還是考前填報志愿,他在校長的勸說下報了清華,但他原本的意向是北京另一所名牌大學。發榜時,他的分數與清華分數線差了十多分,只能落入二本錄取,去了一所普通大學。現在,每每提起當年之事,雖然都付笑談,但他言語間仍有一絲埋怨。在他看來,自己沖清華的把握并不大,可因為他已經是學校的籌碼之一,只要有幾分概率就值得賭了。而對他來說,為這幾分概率沒能考取自己心儀的高校,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志愿填報,是高考升學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學校和老師有責任和義務幫助考生收集信息,分析利弊,制訂方案。在這一過程中,最重要是度的把握,老師的作用應該是指導、參謀,不是誘勸、說服,甚至越俎代庖。學生在填報志愿時,應該享受到完全和客觀的信息,完全遵從他們的個人意愿。也許在學校的安排下,大多數考生能有滿意的結果,但只要路徑不正義,就總會有人受傷。

          有人說,學校只是勸說,如果學生真的強硬,學校也不能把他們怎么樣。話雖如此,可別忘了,學生對老師有一種天然的敬畏感,更何況高中階段,很多人對未來還是懵懵懂懂的狀態,很容易“被自愿”。當他們長大之后回味起來,可能就會像我的同學一樣心有埋怨。

          薄薄的一張志愿表,是通向不同人生道路的鑰匙,考上“清北”未必就一生無憂,讀一所普通大學也可以有燦爛的未來。最關鍵的是,人的命運要自己掌握,每個考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不是學校績效表上的分子或分母。這份因果太過厚重,別人誰也擔負不起。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