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高考志愿填報:父母與子女如何達成統一意見

          首頁 > 

          高考

           > 高考志愿填報:父母與...

          高考志愿填報:父母與子女如何達成統一意見

          “孩子才18歲,能為自己的未來做出正確選擇嗎?”抱著這種懷疑,很多父母義無反顧地沖在了孩子志愿填報的“第一線”。但是,這樣看似一心為了孩子好的初衷,真的正確嗎?

          案例一

          默默從小理科成績很好,在父母心中是個聰明的孩子,對理科有特別的敏感性。選專業時,父母著重考慮與理科相關的,希望發揮她的專長。默默對于究竟考哪所大學和專業一直拿不定主意,最終在父母的建議下選擇了數學專業。雖然她學起來并不費勁,但越來越發覺自己真正想學的、感興趣的并不是數學,而是新聞攝影專業。

          分析

          上述案例所反映的問題是很多父母都存在的:“父母心目中的孩子”可能并不是孩子本來的模樣,甚至相差甚遠。父母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自己的孩子,但并不能做到全部真實客觀,可能包含著自身的期望,也可能受孩子曾經表現的影響。例如,父母期望孩子敢闖敢干,會忽略孩子感性的一面;孩子曾表現出理科的特長,父母就會忽略孩子對文科的熱愛。

          支招

          最了解孩子的人永遠是他自己。高三生大多已經成年,雖然涉世未深,但在“了解自己”這一方面有時比父母做得更好。填報志愿時,如果父母希望給孩子一些建議,要充分與孩子溝通。當孩子無從選擇時,父母要扮演好分析者的角色,不要充當決策者。

          案例二

          看著婷婷高三學習十分緊張,且睡眠不足、不斷生病,媽媽下決心為女兒選一個輕松的專業。于是,在沒跟女兒商量的情況下,她幫婷婷選了一個輕松且好就業的專業。但開學才兩個多月,女兒完全不適應該專業的學習,再次因為學習壓力病倒了。媽媽看著生病在床的女兒萬分心疼,不禁反思是不是自己的選擇錯了。

          分析

          報志愿、選專業、選行業的目的是什么?有的父母認為,選專業無非是為了就業,因此往往會從工資水平、辛苦程度、社會適應、未來生活期許等方面衡量。這樣的專業選擇體現了父母的生活觀,附帶著父母未實現的理想或由于不滿足現狀而產生的補償。而這恰恰忽略了孩子的興趣和他對未來生活的規劃,造成孩子抵觸和厭學等問題。

          支招

          兩代人之間價值觀沖突很正常,但父母要盡早意識到這個問題,并與孩子盡早溝通解決。溝通的目的是相互了解,而不是將孩子的想法“一棒子打死”。父母可分享自己對生活、工作的理解,引導孩子不斷往自己的想法上靠近。對于已經成年的考生而言,這樣的討論、辯論十分有益,能幫助他們盡早擺脫迷茫。

          案例三

          “高考的目的不就是為了上大學嗎?為什么不能讓我選自己喜歡的專業呢?”成成和媽媽因為填報志愿爭執起來。成成的高考成績還不錯,比他想報考的專業錄取分高了很多。報志愿時,媽媽認為以成成的分數完全可選一所名牌大學,對以后找工作更有利。但成成堅持選自己喜歡的專業。“浪費了將近100分,太可惜了!”媽媽和成成都堅持自己的選擇。

          分析

          分數確實左右著很多考生和父母的選擇,有些本來商定的志愿也會根據分數而修改。成成媽媽的心態可以理解,既然有實力,為什么不能進一所更優質的學校呢?根據分數或招生人數報志愿,考取的可能性大,但不一定適合孩子。看似考取了好學校,卻讓孩子失去了學習主動性,究竟哪個更值得呢?

          支招

          父母要放下功利心,平靜地從孩子的角度想問題。如果父母真的為了孩子的長遠利益著想,就不要太在意分數的得失。父母也要反思:為什么分數能這么輕易讓自己變得不淡定?不論是什么原因,都不要把它強加在孩子身上。適合孩子的選擇,才是正確的選擇。父母要相信孩子的分析能力,更要相信孩子有承擔后果的勇氣。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