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上午,伴隨著英語考試的結束,2017年中考落幕。今年英語作文依然為“二選一”,給學生更多選擇。
記者了解到,兩篇作文中屢次出現于作文題目中的“李華”再次現身。題目要求,假如你是李華,正在美國參加一個交換生項目,今天下午你應邀和朋友Jim一家外出,請用英語給接待家庭的媽媽Mrs.Smith寫一個留言條,告訴她你們要去哪里,去做什么,以及你回家的時間和方式。另一篇作文則以“包容和諒解”為主題的征文活動為背景,假如你是“李華”,要求寫一篇短文投稿,談談生活中你原諒他人的一次經歷,主要內容包括:你們之間發生了什么,你為什么原諒對方,以及原諒對方之后的感受。專家表示,兩道題目話題不同、形式不同,要求考生任選一道作答,給考生更多的選擇空間。
此外,與2016年試題相比,2017年中考英語試題在開放性方面有所發展。“通過設置開放的情景,讓不同水平、不同層次的考生充分發揮,多角度思考問題,鼓勵考生展現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
專家表示,今年英語試卷所選素材體現了“貼近考生、貼近生活、貼近時代”。例如,聽力理解中有關日常活動、學校生活、課外活動等話題;閱讀理解中有關師生關系、生活行為方式、青少年同伴壓力、換位思考等話題;書面表達中寫便條和投稿兩個任務。另外,試題在設計過程中考慮到初中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語言實際能力,男女生性別差異以及城鄉差異等因素,在試卷結構布局上,根據需要在適當位置設計了必要的圖片,輔助文字傳遞有效信息,圖文并茂,增強了試題的親和力。
數理化考題體現對傳統文化的滲透
2017年中考于今日上午結束。記者了解到,前兩天進行的物理、數學、化學科目中,都不同程度體現了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試題呈現一定的開放性,并注重與實際應用的結合。
專家表示,今年數理化三科不同程度地體現了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比如,數學某道試題,以“一帶一路”沿線經濟發展數據為載體,既介紹了“一帶一路”的發展情況,又考查了學生讀取、分析數據的能力;還有一題以吳文俊院士研究中國古代數學的成就為載體,弘揚中華民族傳統優秀文化,展現我國偉大數學成就。在物理的多項選擇題中利用圖片展示了“古代搗谷工具”、計時裝置“日晷”、碾碎谷物的“石磨”和具有魔術般的“兩心壺”,“用這些素材做試題的背景材料,既考查了物理知識,又讓學生了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成果。”專家介紹說。
此外,三科試題還體現了與學生實際的結合。比如,化學試題引領學生關注身邊的化學物質,試題涉及食用純堿、酒精、食鹽等;還有試題以學生熟悉的葡萄為背景,從種植、生長及食用時的清洗方法,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指導學生的生活實踐。據統計,中考物理試卷,學生熟悉的素材選取共90余項,涉及衣、食、住、行等生活問題,以及環境、能源、科技等生產領域的實際問題。數學試卷中多處設計以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與已有的經驗為基礎,從大家日常生活或者耳熟能詳的問題切入,讓學生倍感親切,有利于學生體驗與理解,思考與探索。
同時,試題還呈現出一定的開放性。數學試題布局不拘泥于往年的形式,填空題、解答題一改以往答案唯一的格局,呈現了一定的開放性,題目背景雖然常見,但最終答案需要表達出學生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題目表現形式不落俗套,對學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化學的第21題和第35題,均設置了兩道平行試題供考生選答,利于考生因“題”制宜,發揮所長,體現試題的選擇性。物理第43題題干給出洛陽橋船形橋墩的示意圖,讓考生展開想象,就洛陽橋船形橋墩的設計理念,舉例說明還可以應用在哪些方面。“問題設置開放,重視了對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考查,為不同興趣水平、具有不同層次認知水平的學生提供了機會,增強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自信心。”專家表示。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