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95后就業觀:這兩個詞成擇業關鍵詞

          首頁 > 

          人才

           > 95后就業觀:這兩個...

          95后就業觀:這兩個詞成擇業關鍵詞(圖)

          日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召開發布會公布,今年上半年我國新增就業達到735萬人,半年時間就業目標已經完成近7成,而高校畢業生,一直是我國每年新增就業的最大群體,從2013年高校畢業生人數的699萬到今年高校畢業生795萬人,五年間增長了近百萬。隨著今年的795萬高校畢業生走上就業崗位,第一批“95后”也將變成職場中最年輕的新力量,上班對他們又意味著什么?

          95后高校畢業生: 最優先考慮就是興趣然后是薪金方面,非常迫切希望到社會大的“熔爐”之中去鍛煉一下。

          95后高校畢業生: 我先打算進兩年的大公司正式訓練,然后再去中小企業,伴隨中小企業成長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95后就業觀:這兩個詞成擇業關鍵詞1

          在一份有效樣本達到93420份的《2017年大學生求職指南》報告中,對于理想工作,有55.9%的畢業生選擇了“不斷學習新東西、獲得成長”,居于首位。其次是“待遇好”和“行業/公司發展有潛力”,比例分別為52.2%和34.9%,這是該報告歷年來在大學生就業調查中,自我成長首次超過對待遇的關注,成為大學生求職時最看重的因素。

          畢業于四川師范大學的劉嘉慧,選擇進入了一家創業公司工作。

          95后大學畢業生 劉嘉慧: 我爸爸以前有說過,你應該留校,然后做一個老師。甚至是去考公務員,鐵飯碗什么的。但是感覺那樣好像不是自己想要的。

          沒有聽從父母的建議,對于工作劉嘉慧有自己的堅持。

          劉嘉慧: 首先自己樂在其中吧,團隊存在一個很大的可能性,那你自己也存在一個很大的可能性,不是說大公司已經成形了,你在里面去找自己的存在感。

          95后就業觀:這兩個詞成擇業關鍵詞2

          把樂在其中放在首位,與劉嘉慧一樣,《2017年大學生求職指南》報告中,分別有25.2%和22.8%的應屆畢業生在求職時首要關注企業氛圍和工作是否符合個人興趣。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 曾湘泉: 一個人的就業觀念還是跟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有關系,主要是現在年輕一代的人,他們跟父輩一代完全經濟社會發展的環境有很大變化。他們不太重視職業的穩定性,追求職業發展興趣、追求自由。

          “新一線城市”成就業熱門選擇

          逃離北上廣還是返回北上廣深,一直是人們就業中的反復糾結的話題,更加注重自我成長的95后,會選擇到哪里去工作?

          我們先來看看最近一些新聞標題:“人才爭奪戰,鄭州怎么辦”、“各地人才爭奪大戰升級 深圳新增安排5萬套保障房”、“長沙人才紅包最遲9月份將全部兌現”……給戶口、給補貼,有的甚至還給人才公寓,今年的畢業季,眾多城市大力推出各項針對高校畢業生的優惠政策,與北上廣深“搶人才”。

          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就業促進工作辦公室副主任 孫銀正: 我們的目的就是一方面服務高校畢業生就業,第二個方面幫助咱們河南引進高層次人才,助推我們河南省的產業結構升級,社會經濟發展。

          95后就業觀:這兩個詞成擇業關鍵詞3

          這些城市展現出對大學生就業更加包容、接納的一面,也深深吸引了95后,在《2017年大學生求職指南》中,大學生希望到成都、杭州、武漢、天津等15個被稱為“新一線城市”的城市就業的比例達到37.5%,高于希望到一線城市就業的比例(29.9%),愿意在二線城市就業的比例也達到21.3%。

          不僅是不在一味追求留在一線大城市,對于大企業、鐵飯碗、洋飯碗的追求,95后也有了新變化,在《2017年就業藍皮書》中,大學畢業生在民營企業就業的比例從2012屆的53%上升為2016屆的60%,與此同時,在國有企業就業的比例從2012屆的25%下降到2016屆的19%,在中外合資/外資/獨資企業就業的比例從2012屆的12%下降到2016屆的8%。民企、中小微企業是大學生主要就業去向,且比例持續上升。

          北京大學中國職業研究所所長 陳宇: 九五后他們不再是尋求去大企業,或者去政府機關。而是尋求小企業、小微企業,或者是獨立的網上創業及一些新發展的路。這代表了我們經濟活力增強。

          “慢就業”:考慮長期規劃和就業質量

          在95后的大學畢業生眼中,無論是去大城市還是二線城市,無論是選擇大企業還是小微企業,找個工作是條條大路通羅馬,而還有一些95后,畢了業不著急就業,選擇在工作中認識自我、了解社會。

          在昨天(7月28日)召開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盧愛紅在談到今年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時,表示已經觀察到目前部分高校畢業生放緩了求職就業的步伐。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 盧愛紅: 由于擇業觀念、價值取向、經濟結構等因素的影響,部分高校畢業生就業還存在供需錯位的現象,還有畢業生就業選擇日趨多元化和個性化,由于家庭原因也好、市場環境變化也好,部分高校畢業生放緩了求職就業的步伐。

          在《2017年大學生求職指南》中,有73.5%的畢業生選擇找工作,而剩下的26.5%的同學就選擇畢業后“不就業”,除了繼續深造,其他畢業生的去向是五花八門,其中9.8%的學生選擇了間隔年。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建筑學專業畢業的劉雪穎就計劃在畢業后一年去做保護野生動物的公益活動,對于選擇“間隔年”,她表示這并不是自己頭腦發熱的決定。

          95后大學畢業生 劉雪穎: 環保這個事情勢在必行,是很必要的,我也上網查了很多資料,出自己的微薄之力,讓很多人了解環保事業,很重要。

          不工作去做公益,劉雪穎并不是沒有考慮過其中的困難。她不僅展現出了95后的樂觀和堅強,并且已經開始著手落實自己的計劃。

          劉雪穎: 除家長以外其他親戚的不認可,質疑你;還有一個就是做公益這個事情,成效不是說一針見血,一些激情和信息會慢慢丟失。

          困難只能用行動來解決,目前劉雪穎已經開始著手撰寫公益項目計劃書、聯系相關公益組織,一步步落實自己的計劃,對她來說間隔一年不僅不是浪費時間,反而意義重大。

          劉雪穎: 為自己人生做好規劃,這一年我可以提升自己的技能,學會很多的知識,接觸到更多的人,以更好的姿態迎接未來自己的路。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 盧愛紅: 下一步,我部將堅持緊緊圍繞就業促進、創業引領、基層成長這三個方面來著力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通過采取多種措施,力爭使有就業意愿的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都實現就業或者參加到就業的準備活動當中。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