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李洋)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大學中國道路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協同創新中心和北京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大眾化與國際傳播協同創新中心,日前在京共同舉辦“社會主義的歷史、現實與未來”國際學術研討會。來自美國、英國、德國、俄羅斯等國以及中國臺灣和大陸的近50位專家學者與會。此次研討會恰逢黨的十九大召開之際,中外學者圍繞十九大報告,尤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行了熱烈討論,高度肯定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成就和重大意義。
與會學者認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成功實踐和偉大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體系和重大意義,已成為當代學界和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話題和研究主題。
顧海良教授從中國夢和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發展歷程的角度,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源點和邏輯起點作了闡發。他認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近代中國和世界的變化、變革為出發點,對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做出了準確判斷,以中國道路、中國力量和中國精神為基礎的中國夢,奠定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和邏輯起點,而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的運動則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供了思想源頭。中國社會科學院姜輝研究員從中國與世界的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世界社會主義的關系、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與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關系三個層面探討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21世紀世界社會主義的意義和貢獻。他指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將推動世界社會主義發展進入新階段,而新時代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也將為馬克思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做出原創性貢獻。
來自中國港澳臺地區和世界各國的學者也從社會主義發展史和人類文明發展史的高度,暢談了他們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解。中國臺灣佛光大學教授姜新立認為,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種新型的社會主義模式。這種新型模式,為21世紀世界社會主義乃至人類文明的發展提供一種新道路、新方案。德國羅莎·盧森堡基金會的米歇爾·布里教授從世界史角度,通過對比中國夢和歐洲夢,闡發了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解。他認為,中國領導人具有偉大而明確的夢想,并且有明確的時間表即“兩個一百年”來實現這一夢想。可以說,中國夢既是一種理想藍圖,也是一種實踐戰略。來自德國不萊梅大學的奧托·考斯徹納教授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模式雖然也面臨一些挑戰,但是中國的社會組織形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確實是當今世界一種高效的社會制度形式。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亞歷山大·布茲加林教授認為,當今世界面臨很多問題,比如自2008年開始的世界金融危機,西方傳統的經濟學和哲學理論已經難以提供解決方案,而馬克思主義包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可能方案。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