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試卷布局
1、題型結構
高考以能力立意為主,不同題型對能力的鑒別功能不同,自2008年江蘇進入新課程和新高考以來,物理試卷題型結構整體保持相對穩定,近年來,各種題型的分值和占分比例穩定如下表,各地、各校的高考模擬試卷題型結構也與此為藍本。選修模塊每個題目都是分成三小題,每題4分,分別為選擇、填空和論述計算題。
2、知識結構
通過對知識的考查鑒別考生能力的高低,《考試說明》列出的物理科目考試知識點有上百個,現有高考模式、考試時間決定了物理科考試無法實現對知識點的全覆蓋,為此,只能側重于重點知識的考查,即加強《考試說明》中Ⅱ類要求的考查,近年來選修內容、實驗內容分值很穩定,如下表所示,電學分值一直大于力學分值,有些考題涉及力電綜合,因此力電就是考查的重點。
單選題呈現出2力3電或3力2電的格局;多選題一直是2力2電組合,其中萬有引力是必考的內容(如2015年第3題、2016年第7題、2017年第6題),并且以多選題形式居多;實驗題一直是1力1電(其中一題相對常規、另一題需要拓展和遷移);論述計算題分別為電學(以電磁感應為主)、力學綜合(牛頓運動定律、動能定律)、電學綜合(帶電粒子在電場、磁場中的運動,重點考查應用數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二、應對技巧
1、審題技巧
曾經在高考前兩個月時做過高三教學問卷調查,要求學生對八份考過的模擬試卷做失分歸因統計,其結果有一定的代表性。
排列失分有歸因前四位的分別是分析不夠、概念不清、計算錯誤、審題不清。概念是物理學的基本工具,短時間很難解決;計算能力涉及學生的數學基礎及細心程度,也是很難提升。審題能力在短時間內是可以提升的。
磨刀不誤砍柴功、審題是問題解決的關鍵,看清每一個字、詞、符號、對題意要反復推敲,搞清楚題目的條件、抓住問題的關鍵。讀題的過程中必須劃出關鍵字,有很多物理學的專業術語必須理解到位,例如:“輕質線或綢帶”,直觀的反映是不計質量、深層的理解是無論線處于什么樣的運動情況,其所受的合外力必須等于零,由此,線上各處的張力(拉力)大小相等;可繞固定轉軸轉動的“輕質桿”處于平衡狀態時間,非固定端受到的力必須沿著桿子方向,否則就不滿足轉動平衡條件。再如“正電荷”、“負電荷”、“磁感應強度的方向(向里、向外)”、線圈有“一半”在變化的磁場內……等等,直接影響到電場力、磁場力方向的判定,有效面積的計算等,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現錯誤。不僅如此,在劃出關鍵字的同時,最好將有關數據或符號標注在題目的圖上,因為,一旦開始解答,注意力已集中在圖上。
2、分析技巧
無論是選擇題、實驗題還是論述計算題,多十分注重考查考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邏輯結構來看,分析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如果分析不到位就無法正確解決問題。調查統計表明,由于分析不夠或不作分析導致錯誤占22%左右,是學生出現解題錯誤的主要原因。其主要表現形式有五種:分析不夠、受力分析錯誤、幾何分析錯誤、電路分析錯誤和不畫圖分析。為此,考生必須做到遇到力學問題,必須畫好受力分析圖;遇到運動學問題,必須畫好幾何關系圖(必要時配合v-t圖像應用);遇到電路問題,必須簡化電路圖(如R-L-C電路),并且每個電學狀態必須畫一個圖,以便于分析和對比;遇到核反應問題時,必須寫出核反映方程式,把核反應方程作為解決問題的抓手;遇到帶電粒子運動時,必須畫出幾何圖案,一般先在草稿紙上畫,找到符合題意的幾何圖后再轉畫在答題卡上,這樣可以不受答題卡圖形區域的限制,便于分析。
3、書寫技巧
①書寫的科學性
涉及游標卡尺和螺旋測微器讀數時,必須注意有效數字的位數。例如用20等分的游標卡尺讀得數據為2mm+6×0.05mm=2.30mm,有些考生寫出2.3mm,再如用螺旋測微器測量長度0.5mm+10.0×0.01mm=0.600mm,有些考生寫成0.60mm,從結果來倒推測量器材的精度,就不符合實際情況,因此也不能得分。
②書寫的規范性
物理學是十分嚴謹的科學,這一特征決定了考生答題的書寫必須符合物理專業術語,例如書本上“探究加速度和力的關系”的實驗,需要做平衡摩擦力工作,實際情況不太可能方剛好全部平衡摩擦力,將導致實驗得到的a-F圖像可能有兩種,其中一種是木板傾角太小(沒有平衡摩擦力)、另一種是木板傾角太大(過平衡摩擦力),答題書寫時不能籠統地寫成“沒有平衡摩擦力”。
③書寫的條理性
物理學的邏輯美要求考生書寫必須有條理,書寫最好有中文、英文字母及必要的圖形標注。書寫出所應用的物理學概念、規律,列出相應的方程式,標注于①②③…式,代入數據及數據計算可以在草稿紙上完成(不需寫在答題卡上),最后需書寫答案,有些考生不注重書寫答案,就有可能漏答速度的方向、電荷的正負、氣體是吸熱還是放熱等要素,造成失分。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