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信息時報曾報道,通過掃描一款名為“暨南FM”的二維碼,暨南大學學生就可查詢校園卡的消費記錄、消費余額,而且還可以隨時通過該平臺聽歌,看電影,功能十分強大。目前,該平臺的用戶已高達6000人,深受學生喜愛。10月8日,“暨南FM”新增的“蹭課”功能宣布開發成功。據悉,近日,中山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的校園微信平臺也相繼正式開通,“新媒體風潮”在高校中已經初見端倪。
瘋狂“啃書”開發出校園微信平臺
很多學子都是微信的忠實用戶,然而,暨南大學的20多名學生卻在琢磨:是否能夠開發出一款屬于母校的校園微信?結果,這個看似天真的想法,只歷時了半年就成為了現實。經過團隊的開發、推廣以及與校園部門的合作,目前,該平臺的用戶已經超過6000人,平臺氣氛十分活躍。
主要程序開發者、暨大2011級學生鄭家逸告訴記者:“我們整個開發團隊大多是2011級和2012級的學生,大部分都是90后。校園微信平臺的構想是今年3月份才正式提出的。‘創業’資金只有1萬元,這些資金是去年在校園創新大賽贏得的獎金。”
鄭家逸表示,新知識的學習和運用是整個開發過程中最大的難題。由于微信是新生事物,在很多高校的電腦教程中,微信的程序編寫并不在教授之列。為了能夠與外界“接軌”,鄭家逸等人只好自掏腰包,從書店、網上買下了一大摞厚厚的微信程序開發教程。通過瘋狂“啃書”進行自學。
新增“蹭課”功能
記者走訪發現,隨著“暨南FM”微信平臺的開發成功,10月8日前后,中山大學、華南農業大學也相繼宣布,這兩大高校的校園微信平臺也正式開通。“新媒體風潮”在高校中已經初見端倪。
不過,記者對比發現,這些微信平臺均包括了校園卡消費余額查詢以及消費記錄查詢等功能,產品同質化的情況已經出現。雖然這些同質話功能均屬生活必須功能,“暨南FM”團隊還是表示,為了保持自己的特色,他們也在不斷地開發新的功能,其中就包括“蹭課”功能。
記者體驗發現,只要在“暨南FM”平臺輸入“蹭課”這個關鍵詞,學子們都可順利查詢到暨南大學當天所有課程的上課時間、上課教師以及上課地點。根據自己的興趣,學生們可自行選擇任何想聽的課程信息,前去“蹭課”。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