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清華簡收入8篇前所未見的戰國佚籍

          首頁 > 

          高教

           > 清華簡收入8篇前所未...

          清華簡收入8篇前所未見的戰國佚籍

          北京11月18日電 (趙婀娜、魏薇、賈麟)17日,紀念清華簡入藏暨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成立1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舉行,《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捌)》成果同期發布,共收入8篇前所未見的戰國佚籍,分別為《攝命》《邦家之政》《邦家處位》《治邦之道》《心是謂中》《天下之道》《八氣五味五祀五行之屬》《虞夏殷周之治》。

          其中《攝命》為西周冊命文書,當是《尚書》中失傳已久的《冏命》(今本《尚書》中的《冏命》系“偽古文”)。根據《書序》記載,該篇是周穆王命伯冏為太仆時所作,研究人員推測“攝”應為懿王太子夷王燮,篇中的周天子則是孝王辟方。該文記載了周天子命伯攝出納王言、掌管刑獄,教育伯攝當遵行王教、康惠小民的命辭。本篇屬“書”類文獻,對于西周史及《尚書》流傳的研究有重要意義。

          除《攝命》外,余下7篇均富含治邦理政的思想,不僅為研究先秦的歷史、文學、思想提供了新的研究資料,其中許多內容對今天也仍有借鑒意義。如《邦家處位》主張以良人治事理政,認為“取能有度”,則“政是導之”;《天下之道》認為天下之道就是一守一攻,而攻守之道關鍵在于得民心,并說明了得民心的方法。

          10年前的7月15日,近2500枚珍貴的戰國竹簡入藏清華園,它們就是“清華簡”。其數量之多、內容之豐富,曾被中國古文字學泰斗裘錫圭先生評價為:“近年出土材料中,清華簡最為重要,以后還能不能出這樣的資料,還能不能出更重要的資料,這都很難說;清華簡出來以前,誰也想不到有這么一批東西,是可遇不可求的。”

          同年8月,清華大學決定成立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自2011年初發布第一輯研究成果以來,中心以每年一冊的速度推出清華簡的整理報告。目前已刊布的30余篇文獻,為了解、研究中國先秦時代新增了多篇重要歷史文獻。作為戰國典籍實物,清華簡的整理與研究不僅豐富了古文字、上古音的體系建構,更豐富了學界關于古文字、簡冊形制、古書流傳等方面的認識,還極大推進了先秦史若干重大問題的研究。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