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至4日,天津大學“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項目結項驗收會在衛津路校區會議樓舉行。研究生院組織專家對2018年度立項的項目進行了評審和驗收,通過項目建設積極推動和落實“雙一流”建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主要任務。評審專家和項目負責人近70人參加了為期兩天的評審會。
評審會上,各課題負責人從項目建設完成的主要任務、形成的標志性成果,工作的特色和創新性,以及成果應用推廣取得的成效等方面進行了匯報。項目整體建設情況和取得的成績得到了評審專家的肯定和好評,專家還就項目后續計劃等相關問題進行了提問,并給出相應指導意見。經過評審,共有37項建設項目通過了結項,其中示范教材7項、課程教改22項、創新實踐8項,最終評選出優秀項目6項、良好項目11項。
近年來,研究生院將“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項目的建設作為提高研究生教育教學質量的重點工作,通過選育典型、持續資助,建成了一批有影響力的研究生教材和課程品牌,同時通過項目建設形成“科研牽引、科教并重”的教育教學建設思路,并融入到學校的長期發展規劃中,在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歷史沿襲 持續投入建設
2008年,在學校“211工程”“985工程”專項支持下,“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啟動實施,旨在培育研究生創新思維和綜合素質,營造校內學術氛圍,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新時期下研究生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改革探索之路就此開啟。
行穩致遠。多年來,項目通過遴選建設和特色培育,在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特別是2014年以來,學校開始實施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并在2017年獲批教育部博士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單位,“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項目發揮著更為重要的作用。項目啟動至今,共資助課程體系建設和教學改革研究301項、示范教材建設117項。
厚積薄發。“十三五”期間,“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項目作為學校“雙一流”建設重點資助項目,成為教育教學成果的培育平臺,取得了扎實豐碩的成效。在2017-2018年天津大學校級教學成果獎評審中,共有30項研究生教學成果獲獎,其中一等獎7項、二等獎23項。7項成果被推薦參加2018年第八屆高等教育天津市級教學成果獎評選,最終4項獲獎,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
研究生E-learning在線教學平臺的建設,見證了“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項目的發展歷程。2008年,教育學院夏軍老師的技術團隊在項目支持下,開始自主建設學校的研究生E-learning在線教學平臺。此后經過不斷建設和完善,該平臺在研究生課程教學和教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13年,平臺階段性建設成果獲天津市第七屆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2017年,平臺獲教育部在線教育獎勵基金優秀項目獎。2018年,平臺的應用實踐獲天津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并獲評全國普通高等院校“在線課程建設與應用示范案例”。2020年,為應對疫情,學校把平臺列為研究生在線課程教學預案,有力保障了研究生教學的正常運行。
成果積淀 培育示范教材
資助立項77項,出版教材28冊,2冊即將出版……“十三五”期間,教師們通過項目建設,將一批研究成果和經驗固化,應用到教學,推廣到各界。
01 面向行業,擴大專業學位影響力
醫工院明東老師主編的《神經工程學》是國內第一部神經工程學專著,入選全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國家級規劃教材,獲2019年度天津市工程專業學位優秀教材一等獎。教材兼具基礎性與開放性,可同時滿足本專業和其他專業研究生對深度廣度的不同需求,發行僅1年就售出近3000冊。同時,以該教材為依托,教學團隊建設了《神經工程學》在線課程,已被來自華中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十余所學校的學生選修,并被列為“經典慕課”推薦,登上“學堂在線”首頁,新一輪選課人數接近8000人。
化工學院趙廣榮老師主編的《現代制藥工藝學》是全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國家級規劃教材,全書以工藝研究為主線,以藥物合成為導向,內容和風格新穎。出版發行以來,先后被武漢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30余所學校用于制藥工程領域研究生教學,同時也被制藥行業的科學技術人員選為研發新技術和工藝的參考書。到2019年,教材已出版發行1200余冊。僅在天津大學,近5年有600余名研究生使用此教材。
02 服務需求,重點支持“十三五”規劃
機械學院劉習軍、張素俠等老師編著的《振動理論及工程應用》和《工程振動測試技術》被納入“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是一套振動方面的新形態教材。它采用互聯網技術,將部分實驗錄像、知識要點提示、難題解題思路等通過二維碼展示,收錄資源近750條,可利用移動設備學習觀看。
建工學院徐國賓老師編寫的《河流動力學專論》,被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研究生教學用書),并向全國推廣。教材針對水利工程學科研究生培養特點,吸收近年來本領域,包括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力求繼承與創新并重,理論與實踐統一,保證內容的科學性和先進性,體現時代特征。
建筑學院汪麗君老師修訂的《建筑類型學》,作為國家住建部土建類學科專業“十三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019年由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再次出版。同濟大學、南京大學等多所開設建筑類型學課程的高校普遍選用本教材,具有較強影響力。同時該課程作為建筑學院研究生核心課程,連續參與三期“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建設,從教學模式、慕課建設等方面積極進行改革探索與實踐,被評為天津大學研究生優秀在線課程一等獎。
03 打造品牌,規劃建設系列教材
“天大”人建“天大”教材。研究生院與天津大學出版社合作,建設“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系列教材”,著力打造自主研究生教材品牌。
自動化學院金寧德、高忠科老師的“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系列教材”《非線性信息處理技術》充分吸納了國內外最新學術成果,側重揭示復雜系統非線性動力學特性,強調科學觀點、科學態度與科學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獨立處理問題能力和創新精神。該課程也被列為學校首批新工科全校性研究生公共選修課,獲評2019年度天津市工程專業學位優秀課程。
經管學部楊文明老師的《領導學與領導力》教材,加入特色領導力教學體系,是國內本領域非常有特點的一本教材,可讀性和教學實用性強。2019年9月出版后,不到一年時間,首印1000冊已基本售罄。該教材先后被應用于校內MPA、MBA專業學位教學,以及國際工程師學院和宣懷學院的研究生教學,也被校外多所大學選作教學用書,受到使用者們的好評。
04 走向世界,建設國際化教材體系
化工學院辛峰老師《Reaction Engineering》一書,2017年由化學工業出版社和愛思唯爾(Elsevier)出版集團分別向國內和海外發行。荷蘭愛思唯爾出版集團是全球最大的科技文獻出版發行商之一,已有180多年的歷史。該教材簡潔、清晰地講述了反應工程的理論和模型,可用于反應器的指導設計,深得海內外讀者的喜愛,是新時代下我校化工類教材走向世界的代表。
精儀學院胡小龍老師《Smoothing a Critical Transition》一書,2020年初由施普林格(Springer)出版社出版并在全球發行。德國施普林格出版社是科學、技術與醫學領域最大的書籍出版商,每年出版1900種雜志和5500種新書。全書內容取材兼顧光學工程的針對性和理工科的通用性,系統講述了專業之外但研究必備的知識與技能,同時提供了豐富的研究實例,還可用于研究方法論等課程的教學。出版后2個月內,該書下載量超過1600次。
務實篤行,成熟積淀。教材作為教學成果的直接物化,最為體現成果的嚴謹性和權威性,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項目將把建設一流研究生教材體系作為目標,持續推進建設,著力提高研究生教育教學水平。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