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廣州小學天價贊助費在網上瘋傳,網友們列舉廣州近70所知名小學贊助費。其中,東風東路小學高居榜首,達19萬元。這份土豪賬單引起熱議,上周,越秀區教育局亮出“底牌”, 捐資助學費有基準,按照學校等級和有無戶口來區分:區一級學校區內是3萬元,區外5萬元;市一級學校區內4萬元,區外6萬元;省一級學校區內5萬元,區外7萬元,總之,公辦小學贊助費基準均未超過7萬元。
越秀區教育局的回應引起一片大嘩:越秀區教育局原本是想說,他們的捐資助學費沒有網上盛傳的那么高,實在是冤枉他們了。豈知,社會質疑的是,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壓根兒就不準招收擇校生,也不可以收取贊助費。有關“捐資助學費”的問題,一直廣受詬病,主要原因是不透明。2011年,廣州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在《行風大家談》電視節目中坦言,不知廣州每年的擇校費有多少,引發媒體追問,最后各個區只好曬出2010年“擇校費”、“捐資助學費”賬單。應該說,公開捐資助學費賬本是教育的一個進步。但還不夠。目前廣州小學招生有太多“灰色地帶”,比如,一個小學的地段生有多少,能夠提供的總學位有多少,多余的學位有多少,這些多余的學位如何安排?這些信息都是家長不可能知道的秘密。既然廣州有的區公布了一批“零擇校”的小學名單,為什么不可以公布一批“多余學位”的小學名單。
目前廣州市小學招生從未對外公布普通借讀生、擇校生名單。有沒有一種可能,把小學多余的學位統一向社會公布,然后以電腦搖珠的形式派發給有需求的家長,這看上去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但廣州市公辦幼兒園電腦派位不是從去年開始進行電腦派位了嗎?其難度不亞于小學派位。當然,眼下公開賬本也好,電腦派位也好,這些都是要通過招生公開透明,遏制權力擇校、金錢擇校,而從長遠看,則需要切實采取措施縮小校際差異,緩解擇校熱。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