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廣州知名學位房東風廣場五期對外開售,在整體市場不敢喊高價的情況下,該盤卻以 6 萬元 / 平方米的高價膽壯入市。在媒體紛紛討論學位房具有超強保值能力的時候,記者也從另一角度看到 " 囤地 " 高手的巨大收益。
據了解,東風廣場第五期的新入市產品土地產權是從 1999 年算起,迄今已有 15 年,當時開發商的地價水平是多少?羊城晚報記者為此采訪了麗豐控股集團以及項目方的負責人,該負責人以 " 商業秘密 " 與 " 不清楚 " 等理由拒絕回應。
而據一位從事房地產超過 20 年的業內人士介紹,東風廣場地塊當年為協議轉讓,所以當時的地價已無從查閱,但據他所知,2000 年左右這一片的地價也就每平方米幾百元," 這樣算來,土地溢價已達近百倍 "。
記者從廣州市房管局的官方資料查閱到,目前有記錄的土地轉讓的備案是從 2004 年開始。而就在 2004 年,與之一路之隔的錦城廣場,開發商新鴻基地產從當時的廣州鐘表廠手中取得一部分辦公用地,當時的地價只是 2000 元 / 平方米左右。同樣在 2004 年,在東風東路附近的水蔭路,一塊小型住宅用地,樓面地價是 800 元 / 平方米左右。可見,東風廣場在 1999 年的土地成本肯定不會高到哪里,每平方米僅需幾百元是極可能的。
香港上市房企的麗豐控股對于東風廣場的運營模式,是不少港企典型的操盤手法。" 香港企業很會‘囤地’。" 方圓地產首席分析師鄧浩志對記者說,廣州不少香港開發商手里的地塊,都是 " 囤 " 了數年時間才慢慢開發、慢慢賣的,而且很多都能獲得比較豐厚的額外溢價收益。比如珠江新城的凱旋新世界 [ 最新消息 價格 戶型 點評 ] [ 最新消息 價格 戶型 點評 ] 、和記黃埔在廣州的多個項目都是拿地十多年了才開始慢慢開發的,而后慢慢升價分期售賣。
據悉,東風廣場在 1996 年開售第一期產品,單價普遍賣八九千元,有些賣過萬元,全港式操作,吸引粵港兩地不少投資客前來購買。1997 年,因為香港爆發金融危機,樓價下挫,一度降至 7000 多元 / 平方米。其最近一次有新貨發售已是 2006 年,當時的均價是 1.2 萬元 / 平方米。目前該樓盤的二手價在 4 萬元 / 平方米左右。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