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六成大學生認為高校存經管熱而基礎學科偏冷現象

          首頁 > 

          地方

           > 廣東

           > 六成大學生認為高校存...

          六成大學生認為高校存經管熱而基礎學科偏冷現象

          2014級大學新生已經進入大學校園,一些填報經濟管理類專業卻未能如愿的學生,已經在考慮通過轉專業進入經管專業。近幾年,大學經管專業普遍火爆,報考人數和招生分數都水漲船高。與此相對,一些基礎科學專業卻備受冷落,成為很多學生被調劑到的專業。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1名大學生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1.4%大學生確認高校存在“經管熱”。50.8%大學生認為“經管熱”源于社會整體浮躁。

          本次調查中,研究型大學(大學排名約前40)受訪者占13.5%,教學研究型大學(大學排名約前200)受訪者占32.6%,教學型大學(其他大學)受訪者占30.9%,高等專科學校受訪者占21.2%。

          55.1%大學生希望轉向經管專業或行業

          湖北工業大學的郭子雨記得當年填志愿時,并沒有特別想要讀的專業,在父母的建議下,她選擇了金融。“父母做出此建議的考慮也很簡單,就是好找工作。”郭子雨坦言,“當會計或者進銀行,對女生來說是收入穩定的好職業。”郭子雨告訴記者,據她了解,這樣的心態在很多家庭都很普遍。

          韓依町現在就讀于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當年選專業時恰好遇到了“經管熱”。想讀經濟類會計專業的她,因高考分數不夠到了第二志愿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談起經管專業,她說每年都有很多人跟風填報這類專業,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我一個朋友就是聽了家人的意見上了經管專業,但是大一剛進去,學了沒多久就跟不上。他蠻典型的,既沒興趣,又不適合。”

          調查發現,55.1%大學生表示想過或正在轉向經管類專業或行業。

          本次調查的受訪大學生中,32.6%是經濟學、管理學專業出身,18.9%來自工學專業,16.1%來自理學專業,10.6%來自哲學、文學、歷史學等文科專業。除此之外,教育學占8.9%,法學占6.1%,醫學占5.1%,農學占1.3%,軍事學占0.1%。

          57.5%大學生不滿意所在高校的科研水平

          經管專業受到熱捧,基礎科學的情況怎樣呢?

          “我們系每年會招收120多個學生,但到最后能有10個人留下做基礎數學研究就很不錯了。”就讀于南京大學物理專業的史喆(化名)介紹,清華大學物理專業有一些自帶名額,使得物理專業學生能避免和其他專業爭搶保研名額,物理專業因此熱門起來。“我們專業并不冷清,但很多其他專業的學生轉來我們院是想把物理當成踏板,方便以后保研。”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造成經管熱、基礎科學冷,除了社會輿論和學生自身的問題外,國內高校的導向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他認為,現在很多大學在辦學時都傾向熱門的人文社科專業,而忽視一些辦學成本比較高、需要大量專業師資和設備的理工科專業。“國內所有的學校都采取一樣的標準,就是以就業為導向。結果導致985、211高校也關注職業教育,成了職業培訓所,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武漢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肖昊認為,過分重視應用性學科,忽視基礎科學研究,長期下去將在科技創新上缺乏后勁。“應用科學一定要以理論為支撐,沒有理論科學的支撐,就像建沒有地基的房子,是不可能建成高樓大廈的。”

          我國高校的科研領域一直強調成果的轉化能力,似乎是科研成果豐富,欠缺的只是“臨門一腳”,然而事實并非如此。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一位李姓研究人員告訴記者,在他看來,我們基礎學科發展水平還有很大提高空間。“不是已有許多科研成果沒能轉化,而是高校的科研成果有限,能轉化的太少了。”

          調查中,57.5%的大學生明確表示不滿意自己現在或當時所在高校的科學研究水平。

          50.8%大學生認為經管熱源于社會整體浮躁

          調查顯示,50.8%受訪者認為經管熱源于社會整體浮躁,追求效率。另外,經管專業就業體面(44.1%)、學生對基礎科學鮮有興趣(34.3%)、社會風氣偏愛財富創造(35.4%)、高校重就業輕學術(31.8%),都是受訪者認為造成經管熱、基礎科學冷的原因。

          熊丙奇告訴記者,通過他這些年的觀察,學生過分扎堆經管專業的負面作用已經開始顯現:“很多本科院校開設的經管專業就業情況已經很不好了。表面上看似乎是你進了這個專業,就業去銀行或者投資領域,工資就會很高。但實際是很多學生畢業以后,因為競爭太激烈根本無法找到合適工作,面臨更大壓力。”

          面對這樣的問題,應該如何解決?

          熊丙奇建議,一是要加大對高校辦學信息的披露,要讓學生在填報志愿時充分考慮所有的信息之后進行選擇;二是要加強對學生的職業規劃和引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喜歡的專業,而不只是因為功利的目的。

          肖昊認為,政府應該給高校更多的自主權,讓學校真正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政府不應該以統一的就業標準來要求所有學校,不能因為某個基礎科學領域就業率差就去砍掉這些專業,“應該給高校老師一個更寬松的學術環境,在基礎科學領域允許長周期的科研成果,而不只是看重短期效益。”

          本次調查中,90后受訪者占33.1%,80后占40.2%,70后占19.1%,60后及以上占7.6%。記者 孫震 實習生馮杰(中國青年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