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要是得罪我,我就可以詛咒誰,隨便我怎么詛咒。”近日,在市中區的許多小學校園里正在流行一種“校園詛咒卡”,家長和老師擔心會給孩子們帶來消極影響。專家則建議,對于小學生出現的不良情緒,家長和老師應加強正確指導。
發泄憤怒竟塞卡片“詛咒”同伴
最近在小學校園內流行一種叫“校園詛咒卡”的玩具,在校外的小賣部隨處可見,0.5元一包,里面16張名片大小的詛咒卡。詛咒的內容包括“我詛咒XXX被人打這個樣子!”“我詛咒XXX長大后這樣子!”“我詛咒XXX考試不及格!”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小學生們并不知道詛咒是什么意思,只是覺得好玩。
今年上五年級的小慧告訴記者,看到班內很多同學都在玩,覺得很好奇,當天下午放學她就到校門外買了一包。“回到家我就開始琢磨該寫上誰的名字,寫好之后明天偷偷放到他的抽屜里。”小慧說,其實她用詛咒卡是為了和同學開玩笑,偶爾弄個惡作劇。他們班里有個同學因為比較調皮,經常收到其他同學的詛咒卡。“給他偷偷塞個詛咒卡,逗逗他玩。”
另一名小學生小宇也買了詛咒卡,不過他沒有像小慧那樣,將寫好的卡片塞到同學書包或者抽屜里。班內有個同學經常欺負他,心里總覺得氣不過,所以他就經常利用這個卡發泄自己的情緒。“我就買了一包卡自己隨便寫寫,寫完后放在家里就當抱怨一下。”小宇說。
雖能發泄情緒,但不宜多接觸
記者在市中區部分小學門外的商店里看到,卡片的外包裝上寫著“高壓群專用”。一位店鋪老板告訴記者,詛咒卡非常暢銷。在攤位上,記者看到20包卡片僅剩4包,另外新拿出來的24包也已經賣出四分之一。“看看這些都是剛進的貨,就還剩這幾包了。”
“這應該是學生們之間的一種小惡作劇,就像鬧著玩的,并不是多惡劣的行為。”實驗小學學生家長表示,雖然這個卡片能幫助學生發泄不良情緒,但是也不應該讓學生過多接觸。小學生應該多接觸一些有“正能量”的玩具。
棗莊市中區光明路小學渠雯老師表示,小學生都是很單純的,他們并不理解詛咒的真正意義,他們用詛咒卡上面寫上其他同學的名字,就是一種簡單的宣泄。其實他們并不知道,就算在卡片上寫了同學的名字,同學之間的小問題和小矛盾仍然無法解決。小學生們只是用了一個不能解決問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對于這種帶有負能量的玩具,學校將會進行制止,學校里需要傳遞更多正能量。
心理專家
需正確指導 學生的行為
為此,記者咨詢了棗莊金地心理咨詢中心的心理專家徐老師,他告訴記者,對此家長們應該對學生的興趣進行正面引導,也應該多以換位思考的方式讓學生明白,這種小惡作劇有可能傷害別人,對別人也是一種不尊重。面對與同學在學校中發生的小矛盾與小摩擦,小學生們應該當面解決,使用詛咒卡并不能改變現狀,也不能解決問題。
同時,徐老師還指出,小學生之間的交往都很單純,孩子的辨別能力、判斷力普遍較弱,家長和學校要引導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提高學生判斷是非的能力,讓學生明白“詛咒卡”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學生也不應該放棄采取與小伙伴們進行正面溝通、改善關系的積極行為。另外,諸如此類的帶有負能量的玩具最好能讓學生少接觸,多接觸一些積極向上的玩具。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