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江蘇農業職業院校貫徹中央一號文件討論會側記

          首頁 > 

          地方

           > 江蘇

           > 江蘇農業職業院校貫徹...

          江蘇農業職業院校貫徹中央一號文件討論會側記

          心隨農業的脈搏跳動

          ——江蘇農業職業院校貫徹中央一號文件討論會側記

          “民以食為天”是一切重要問題中的重要問題,2012年,以“農業科技創新”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再次聚焦農業。從2004年開始,中央一號文件已連續9次聚焦“三農”,使農業出現了大發展,農村出現了大轉折,農民實現了大跨越。

          在農業振興的關鍵時刻,農業職業院校必須回答“如何在農業科研創新與推廣、農業現代化征程中擔當好生力軍的角色?”這一問題。2012年2月4日,江蘇省農業職業院校書記、院長匯聚南通,為現代農業發展建言獻策,他們的心隨農業的脈搏而跳動,記者在現場真切地感受了一場思想盛宴,倍感暖意濃濃。

          熱議一號文件,為現代農業獻計出力

          全社會高度關注的一號文件,對農業職業院校的書記院長們來說意味著什么?他們如何解讀一號文件?

          我國近一半的耕地是靠天收成,農業科技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人均耕地占有面積不足0.1公頃,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左右,除了科技興農,別無他法。“農業不興,則中國不興”,南通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程曉強認為,“一號文件持續關注‘三農’,說明農業還面臨諸多困境,如果農民無法真正擺脫小農身份,農業現代化就要擱淺,特別是邊遠農村,農業現代化面臨巨大困難,文件明確提出要加強體系機構建設,切實提高基層科技服務能力,作為農業職業院校,我們備受鼓舞。”

          “一號文件切中國情,農校對此責無旁貸。”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朱洪生侃侃而談,“我國農業出了問題,世界上將找不到糧倉,沒有誰能夠對此負責;我國農業總體上還是以傳統耕作為主,農業高職院校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必須主動承擔引領行業發展的重任;目前我國尚未脫離小農生產,培養規模生產和經營的農業創業者是我們的首要任務。”

          江蘇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吉文林表示:“我國50%以上的生豬、蛋肉雞、奶牛良種都需要進口,科技創新成果明顯不足,我們的任務就是充分發揮在畜牧業方面的科技和人才優勢,努力為農民致富奔小康插上科技的翅膀。”

          找準定位,培育現代化農業人才

          實現農業現代化,科技是核心,人才是關鍵,而農業職業院校是培養現代農業人才的主陣地。

          近日,南通久發綠色生態園區的盆景、花卉交易點門前異常熱鬧,個個年輕靈活、專業嫻熟的銷售員讓人們贊不絕口,而這群銷售員都是南通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已經大四的孫鈺說:“在這里,學習和娛樂‘雙豐收’!很多原先模糊不懂的知識在現場一動手就能明白。”

          據園區負責人張樹清介紹,久發綠色生態園是與南通農業職院共建的實訓基地。“農業類學生褲腿上必須裹滿泥巴,農業機械類學生衣袖上必須沾滿油漬,這樣的人才培養模式使我院的農學畢業生頗受歡迎。”程曉強書記喜笑顏開。

          專業建設是人才培養的基礎,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按照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設置了現代農業、風景園林、農業經營等專業群。同時,學院采取了“分類分標、三輪淘汰、綜合選取”的評審辦法,選出“入口旺、出口暢”、專業定位準確及培養方案科學合理的7個核心專業,目前園林建筑已成功立項國家重點專業。

          “整體師資水平是我們各項工作的重心。”吉文林說,“去年,學院組織教師赴津巴布韋大學開展了數月的技術培訓,并選派出45名教學科研骨干赴國內外進修,目前學校‘雙師型’教師比例已達85%。”

          論文寫在大地上,成果留在農戶家

          農業技術推廣是南通農業職院一直深思的問題。學院以“江蘇省環境教育基地”、“江蘇省農村勞動力定點培訓機構”等平臺,主要面向農村基層干部、農業技術人員和廣大農民,常年開展農業技術普及和培訓。目前,已經舉辦了二十一期“鄉鎮干部、農技人員實用技術培訓班”、四十期“農民創業培訓重點班”,培訓農民1萬余人次。

          揚州環境資源職業技術學院則與企業共建了三利月姨職業技能培訓學校,一年培訓創業農民等1萬多人次。2008年以來,江蘇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則先后舉辦了畜禽養殖技術、動物疫病防治技術等各類培訓數百期,培訓1萬多人次。

          “掛縣強農富民工程”是江蘇省農委、教育廳等部門實施的民生工程。南通農業職院與如皋市的5個村對接,圍繞“一村一品”的目標,選派了楊獻娟等6名教師骨干作為駐村專家,專職常年定點服務,把農民增收作為主要的考核標準。該院院長黃建曄介紹說,目前,已培育了科技示范戶300戶,累計帶動農民增收近億元,真正踐行了“論文寫在大地上,成果留在農戶家”。

          “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幫著農民轉”是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農技服務的指導方針,學院青年教師必須每年“將課堂移到村口”、走進田間地頭,定點專職指導10個村,每年推廣10項新型農業技術,培訓指導1萬名農民。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