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江蘇高教改革:走出獨具特色“江蘇模式”

          首頁 > 

          地方

           > 江蘇

           > 江蘇高教改革:走出獨...

          江蘇高教改革:走出獨具特色“江蘇模式”

          江蘇是名副其實的教育大省,現有普通高校130所,在校生超181萬人,均居全國第一,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47.1%,比全國平均值高出17個百分點。然而,江蘇高等教育的亮點絕不僅在數量上,更體現在質量上。

          2012年,江蘇高校29項成果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占全國10.9%,63項成果獲教育部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科學技術)獎,占全國20.5%;在教育部公布的高校學科排行榜中,江蘇共13個學科專業排名全國第一,總量僅次于北京……

          江蘇高等教育緣何在質和量上均勝人一籌?江蘇省教育廳副廳長丁曉昌說:“江蘇在‘變’中取勝,逐步確定了教授主導、學生自主、名校聯盟的改革思路,走出了獨具特色的‘江蘇模式’。”

          大學是教授主導的大學

          2011年,隨著教育部與江蘇省政府共建國家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協議的簽署,江蘇高教改革進入實質性階段,改革的觸角伸向了高校內部治理結構。

          以南京師范大學為例,近兩年,該校加快“教授治學”步伐,全校25個二級學院全部組建了教授委員會。委員會由10~15名教授組成,直接參與學院管理、教師聘任、人才培養計劃等工作,委員會的決策直接左右學校的決定。

          “學者是立校之道,學術是立校之魂。”南京師大副校長繆建東說,學校制定了翔實的議事規則和會議制度,舉行會議必須有2/3以上委員參加才有效,重大治學事項應達到2/3以上委員同意方能通過,保證教授公平、公正、公開地參與治學。

          在蘇州大學,學部制改革和行政管理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通過整合職能相近和交叉的黨政部門、直屬單位,推動管理重心下移。改革雖未結束,但效果卻已顯現,沒有了層級分明的行政束縛,教授、教師的治學才能充分釋放。

          有專家指出,我國大學的運轉長期處于行政權的控制范圍之內,因而學術研究長期處于行政權力的指揮棒下,充滿功利性。只有讓教授主導大學,才能把大學引向純凈的學術探索正道。為此,江蘇在鼓勵各高校進行內部改革的同時也著力調整政府與學校的關系,目前江蘇已在10多所高校試行章程建設,明晰政府與學校的職能,給予大學更多自主權。

          大學是學生自主的大學

          “為什么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著名的“錢學森之問”拷問著每一個教育工作者。

          南京大學校長陳駿說,由于長期處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學生囿于書本、經驗、標準答案,普遍缺乏主動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維,因而大學尤其要注重本科生個性化培養,為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搭建平臺。

          為此,早在2009年,南京大學就探索實施了“三三制”本科人才培養方案,鼓勵學生經過“通識培養階段”“專業培養階段”“多元培養階段”這三個培養階段后根據自身情況,形成“專業學術類”“交叉復合類”“就業創業類”三條發展路徑。

          談起“三三制”教學改革,生科院的芮正琴深有感觸。大二時,她發現自己忍受不了悶頭做研究的日子,向往創業和外面的世界。因此,她選修了大量商學院和哲學系的課程,不再當一個純理科的學生。這讓她獲得非常大的空間,現在她還在主持一個國家級大學生創業項目。“如果不是‘三三制’,我可能會在轉系的折騰中,耗盡自己的興趣與動力。”芮正琴說。

          “三三制”教學改革只是江蘇高校還學生教育選擇權和學習自主權的縮影。目前,江蘇各高校陸續出臺相關措施,如淮海工學院的“完全學分制改革”,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和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的“游學制”,使不同興趣、不同專長的學生,接受適合自身的教育。

          大學是現代化的大學

          從2010年起,江蘇每年投入10億元,在全省高校實施優勢學科建設工程。然而,要建設現代化大學,江蘇需要的不僅僅是錢,更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思路和敢為人先的勇氣。

          為此,江蘇實施三項舉措:

          一是建立名校結盟,發揮高教資源集聚優勢。2011年,南京仙林大學城高校教學聯盟成立,聯盟里的5所高校資源共享、學分互認、教師互聘、學生互派、課程互選,惠及10多萬師生。最近,江蘇又在探索聯盟內高校間的轉學,打破考生一考定學校、定專業的現狀。

          二是分類評估,優化教育結構。江蘇根據研究型、教學研究型、應用型等不同側重點,確定高校發展類型,引導高校合理定位、錯位競爭、特色辦學。在評估機制上,對應實施高等學校類型評估、學科專業特色評估、人才培養質量評估和辦學總體績效評估。

          三是放眼國際合作辦學,向國際一流大學取經。如通過與杜克大學合作,建立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研究型綜合大學昆山杜克大學,主攻精英教育和前瞻科研。引進來的同時也走出去,蘇州大學在老撾設立老撾蘇州大學,開創國內境外辦學先河。

          江蘇省教育廳廳長沈健說:“江蘇高等教育處于全國領先位置,但放眼國際,我們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基于現階段的改革成果,我們有信心繼續當好領頭羊。”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