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京考”公共科目筆試昨日在全市92個考點舉行,50104名考生角逐3452個“金飯碗”,平均每個崗位有14.5人參與競爭。繼“國考”之后,霧霾話題再次作為試題在“京考”中出現,與昨天北京出現的嚴重霧霾倒是頗為貼切。
政策調整
筆試時間提前三個月
“京考”的全稱是北京市各級機關考試錄用公務員考試。與往年相比,今年的“京考”公共科目筆試時間提前了近三個月,與剛剛過去的“國考”幾乎連在了一起。北京市人力社保局表示,這主要是立足于在更大范圍中實現優中選優,做到在招考時間上與企事業單位等社會招聘時間相近,與高校畢業生離校辦理相關手續更好地銜接,方便高校畢業生就業。
艱苦職位首設戶籍條件
此次招考共有3452個職位,其中有2081個職位面向2014年應屆畢業生招考,占總職位的62.3%。市人力社保局表示,允許區縣級機關拿出一定比例的職位招錄應屆高校畢業生,鼓勵鄉鎮街道等基層機關主要面向應屆高校畢業生招考。
另外,今年首次提出對首都生態涵養區等部分艱苦職位采取設置戶籍或當地生源資格條件,適當降低報考學歷要求,不限工作年限和工作經歷,一般性職位不作專業要求等措施。在政策上向艱苦偏遠地區傾斜,努力解決艱苦偏遠地區招人難、留人難問題。
考題分析
行測:“國考”“京考”霧霾均入題
此次“京考”的行測試卷仍然由五大部分構成,包括常識判斷、言語理解與表達、數量關系、判斷推理和資料分析,題型題量與往年一致。中公教育首席輔導專家表示,今年常識題難度有所增加,識記性的考點涉及較少,大部分題目為理解類題目,結合時政熱點和北京市情進行知識點的考查。比如考題涉及了當前最熱的北京空氣、北京的養老制度改革,還以習近平訪美為背景,考查了中美外交關系的發展等。尤為值得注意的是,前不久剛剛在“國考”當中出現的霧霾天氣問題這次又出現在了“京考”的試卷當中,考查的是北京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的內容。
申論:北京市情材料量大增
申論試題直面北京市發展短板——水資源短缺,深刻探討北京市水資源供需矛盾,即“調水、擴張、缺水、再擴張、調水”的“怪圈”現象。不少考生評價說,通過這一題目可以看到北京市政府直面城市發展痼疾的勇氣與破解該問題的魄力。
與以往“京考”申論試卷“給定材料”出現少量本市材料不同,今年的申論大篇幅使用了本市材料,本地色彩突出,包括北京市水資源狀況、《北京市節約用水辦法》、《北京市自建設施供水管理辦法》、北京市中水利用情況等。
考生感覺
比“國考”簡單一些
北京師范大學研三學生小蘇是五萬“京考”大軍中的一員,她的考試地點是北京科技大學附中。由于昨天天氣比較冷,上午行測考試過程中她感覺肚子不舒服,在考官的“監視”下去了一趟衛生間。“可能還是緊張,影響了發揮,來回一趟就耽誤了好幾道題的時間”。和很多人一樣,小蘇也參加了上個月的“國考”。有了上次的經驗,她覺得“京考”比“國考”要簡單一些。“申論談到的是水資源短缺的話題,我備考時看過一些資料,所以寫起來覺得不那么難”。小蘇報考的單位是朝陽地稅,競爭程度也超過了百里挑一,“想留北京太難了”。
打開北京郵電大學大四學生敏敏的手機,桌面上排列著四個黃色模塊組成的日程表,分別是昨天的“京考”、12月14日六級筆試、12月15日中國銀行考試、2014年1月4日考研。“覺得自己都快成考試機器人了。”敏敏告訴記者,接下來的六級和考研準備時間都很緊張,同時還要兼顧各種招聘信息,“參加公務員考試就是打醬油,那么多人都想擠進去,太難了,還不如好好準備其他招聘”。
近幾年“京考”申論話題
2014年度 水資源短缺
2013年度 科學管理與文明出行
2012年度 質化時代的精神家園
2011年度 城市讓生活更幸福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