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新學期到來,金壇市許多學校大門外懸掛的各種榮譽牌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教育格言、校園文化類的布置裝飾。當地教育界人士表示,隨著各類評比增多,當地一所普通學校也能有二三十塊榮譽銅牌,而熱點學校六十塊以上都不是問題。銅牌太多也擾人,摘掉牌子其實是“騰籠換鳥”,鼓勵學校好好琢磨琢磨自己的校園文化建設。
掛牌子固然可喜,摘牌子尤為可敬。榮譽是一種外在的社會評價,面對榮譽,誰不動心?榮譽到手,誰不希望廣而告之?正因此,這些學校主動摘牌的舉動殊為難得。摘掉這些牌子,是務實之舉,也是誠信的體現。摘下的是牌子,祛除的是虛榮。這樣的校園,自然更安靜、更干凈,也更有文化。
眾多學校主動摘牌的背后,實際上也反映了目下各類達標評比和表彰的泛濫。就在近日,央視焦點訪談曝光了醫院評比明碼標價的亂象:一個叫“中華醫院管理學會”的組織,前不久在北京一口氣狂發321塊獎牌,吸金近千萬元。一頂“全國十大百姓滿意放心醫院”桂冠,只需2.8萬元就能買到;花上1.8萬元,就能買個“中國醫院優秀院長”……有獲獎者透露:“花錢買個牌,裝門面,回去以后掛著糊弄老百姓唄。”
假榮譽滿天飛,真榮譽太泛濫,這一延續多年的亂象雖屢經治理,迄今尚無根絕跡象,在有的地區和行業,甚至還有蔓延和加劇之勢,成為社會一大公害。在有些單位和部門,各類“榮譽”多得連專門的陳列室都盛不下,有關領導依然樂此不疲,不惜投入大量精力和財力;一些無良商家精于此道,藉一塊塊炫目的“榮譽招牌”騙人錢財;更有甚者,對榮譽、證書的依賴蔓延到孩子身上,比如小升初過程中,為了爭取擇優錄取的機會,有的小學生動輒拿出幾十、上百個證書……類似現象,令人啼笑皆非,更值得深思。
形形色色的真榮譽、假榮譽之所以有市場,既源于功利、虛榮的社會心態,也和不合理的評價機制息息相關。要扭轉這種現象,需要主管部門持續清理整治、全社會轉變觀念,更需要在制度建設上有所作為。當然,對于那些淡對虛名、嚴謹自律的主動摘牌者、拒牌者,社會輿論理應給予嘉許。這樣的單位和個人多起來,“風清弊絕”才會早日成為現實。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