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日,“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總設計師孫澤洲回到母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受聘為該校兼職教授。在受聘儀式上,他說,要成為一棵“大樹”,遇到困難的時候,要首先把責任承擔起來。
大學生談“嫦娥”軟著陸:真實版《地心引力》
這是自2013年12月“嫦娥三號”任務圓滿完成后,孫澤洲第一次回到母校。在受聘儀式上,孫澤洲向南航大學生做了題為“嫦娥三號探測器與中國探月工程”的報告。在報告中,孫澤洲介紹了從嫦娥一號的研制直到現在,中國探月工程的整體規劃和發展歷程,并詳細介紹了嫦娥三號探測器。
此外,孫澤洲還展示了嫦娥三號軟著陸時的珍貴視頻資料。這些視頻是由著陸器自身攜帶的地形地貌相機拍攝的,畫面中月球表面的凹凸起伏,甚至是小石塊,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孫澤洲一邊展示視頻,一邊講解:“離嫦娥三號著陸幾十米遠的地方,就有一個大的采石場一樣的凹坑,周圍布滿了碎石;在這不遠處,還有兩個凹坑,如果著陸地點稍微偏一下,到了凹坑中間的人字形山脊上,或者是碎石坑里,那么我們著陸的困難就會大大增加。”
現場不少學生感慨道:“看了視頻覺得很震撼,覺得比奧斯卡獎的《地心引力》真實多了,更何況還是孫總設計師親自講解。”
孫澤洲:成為一棵樹,把困難和責任承擔起來
講座結束以后,有學生提問:“作為一個總師應該具備哪些方面的素質?”
孫澤洲回答說:“我在做副總設計師的時候,常常有這樣的想法,就是跟著葉培建總工程師‘背靠大樹’,所以當我成為總師的時候也一樣,我也要成為一棵‘大樹’,遇到什么困難的時候,要首先把責任承擔起來。”孫澤洲同時勉勵學生要具備寬厚的知識和綜合能力、溝通協調組織能力、判斷力和決策力。孫澤洲回憶說,在南航大讀書時擔任學生干部的經歷讓他在以后的工作上受益匪淺。
又有學生提出,在觀看嫦娥三號探測器落月直播時,看到落月成功后,孫澤洲低下了頭,用雙收捂住了臉。當時許多媒體報道說“總設計師孫澤洲激動落淚”,學生問道:“當時您心中有什么感受呢?”
孫澤洲回憶說:“當時確實很激動,但是更多的是疲憊之后的放松。‘嫦娥三號’落月的前兩天,我幾乎沒有合過眼。看到落月成功,確實感到松了一口氣。但我也知道,著陸才是個開始,之后還有很多的工作,還不敢完全放松下來。”
再一次回到母校,孫澤洲向母校贈送了“嫦娥三號”探測器模型,他表示:“每次回到母校都會想到我當年讀書的時候,看到學校有這么多和我當年一樣的年輕人,誠心的希望南航大的年輕人加入到深空探測的團隊中來,創造新的輝煌。”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