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實現了教育支出占GDP4%的跨越,但實現教育均衡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教育均衡發展如何破題,歷來是兩會最熱點的話題。今年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又有什么好建議呢?
2015年安徽80%地區教育均衡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副省長謝廣祥
“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責任在政府,關鍵在投入。”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安徽省走在全國的前列,謝廣祥介紹說,到2015年,安徽省80%地區將實現教育均衡,今年要讓60%地區實現教育均衡。
2011年,安徽省成為中部唯一的教育統籌綜合改革試點省,同時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8項改革試點任務。在過去的多年里,安徽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做了一些有益探索。謝廣祥介紹說,本著政府主導、省市統籌、以縣為主、區域推進的原則,安徽省制定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路線圖”和“時間表”。具體地說,到2015年,安徽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要覆蓋全省80%地區。義務教育之所以不均衡發展,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為了改變義務教育不均衡的現狀,必須要從多個方面入手。“安徽率先在全國實施城鄉一體化統一的義務教育學校的建設標準,以改變過去城市、縣城以及農村,三個不一樣的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標準,對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謝廣祥說,安徽各級政府近年來投入了216.5億元,改造、新建校園面積3350萬平方米,有力地提高了城市學校,特別是薄弱學校的基礎建設。對于安徽這樣一個教育大省,義務教育階段有800萬在校生,實現教育均衡還是比較艱巨的。
教育均衡不應劃分重點學校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
如何從制度和政策上讓基礎教育更加接近公平?朱永新認為,教育公平是整個社會公平的基礎,做到教育公平,首先要從起點做起。
“如果教育公平了,所有人得到教育都是比較好的均等教育,將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在朱永新看來,教育是改變社會分層的重要渠道,教育公平是重新建立社會分層,根據一個人的智力、能力重新調整社會地位的重要手段。對農村或者弱勢人群家庭給予特別關心與關照,甚至在國外專門有配額的原因,就是希望通過教育能夠改變他們的命運。
在朱永新看來,教育公平分為起點的公平、過程的公平和結果的公平。“首先要做到起點公平,即不應有重點學校和一般學校之分,學校之間差距拉大使教育公平受到很大影響;過程的公平在于每個學校在教學硬件、軟件上基本能均衡配置;最終的是結果的公平,不是指所有孩子考一樣分數,而是每一個人都能夠把能力、智力發揮到極致,每一個人能夠成為他自己。”
教育經費投入應更加公平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大學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院長孫兆奇
今年的教育經費首次達到GDP的4%。隨著教育經費占比的增加,教育經費總量也必然快速增加,這無疑將極大地促進教育水平和教育質量的提高。
“但隨著教育經費的增加,我們更應該關注教育經費的使用與分配問題。”孫兆奇說,目前中國的教育經費投入的重點是高等教育,而占比例規模大得多的中小學教育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從高等教育看,清華北大的經費遠遠高于其他“985”高校,“985”高校又遠遠高于其他非“985”高校。
“都是高校,年經費差距可達幾十倍。這種不公平的經費投入必然導致高等學校的辦學水平差距越來越大。”孫兆奇說。同時,發達地區的教育投入遠遠高于不發達地區。針對這些問題,孫兆奇建議,教育經費投入應更加公平合理。增加對非“985”高校的投入,使高等教育朝著大眾化的方向發展。同時將教育經費投入向不發達地區傾斜,并且加大對基礎教育的投入力度。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