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河南兩會委員建議:民辦教師公辦教師應同等待遇

          首頁 > 

          地方

           > 河南

           > 河南兩會委員建議:民...

          河南兩會委員建議:民辦教師公辦教師應同等待遇

          近年來,“上學難”已經逐漸被“入園難”所替代。在河南省會鄭州,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的招生能夠滿足目前學生入學的需要,每位適齡學生都能保證有學上。而讓家長們感覺難的,則是給孩子找個幼兒園。

          其實,“入園難”的情況在全省都存在。

          在省政協十屆四次會議期間,省政協委員同樣關注孩子上幼兒園的問題。他們認為,緩解“入園難”,必須加快發展民辦學前教育。

          熱點 “入園難”再次被委員們關注

          在省政協十屆四次會議期間,參會的省政協委員提交的提案中,有很多是關注民辦教育、關注民辦學前教育的。近年來備受關注的“入園難”問題,在此被省政協委員們提到了書面上。

          河南省工商聯在調查時發現,不論是從全省,還是單以鄭州市為例,民辦幼兒園一直是學前教育的最主要陣地。截至2009年底,全省有各類幼兒園6355所,其中民辦幼兒園占77%。民辦幼兒園在緩解學前教育資源緊張、提供多樣化的服務、促進學前教育改革和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得到了家長和社會的認可。

          據統計,在省會鄭州,目前全市共有注冊幼兒園948所,其中公辦90所、企事業單位辦101所、集體辦54所、民辦703所。除此之外,還有600多個沒有注冊的民辦幼兒園。

          省政協委員王位東也認為,我省學前教育,民辦幼兒園占主導地位。在這種情況下,公辦幼兒園收費低但數量少,好的民辦幼兒園又收費太高,“上幼兒園比上大學還貴”,有的光贊助費一年就上萬元,加上學費、接送車費、伙食費等,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孩子入托問題已成為我省各地市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之一。

          “從總體上看,我省幼兒園數量多、規模小、優質資源少。”省政協委員李德民說,如以商丘市區為例,市區僅有上規模的公辦幼兒園4所,各種家庭式的民辦幼兒園占總數的90%以上,優質學前教育資源明顯不足。

          現狀 民辦幼兒園發展受限制

          既然民辦幼兒園提供了絕大多數的學前教育資源,省政協委員們認為,民辦幼兒園如果發展的不好,家長就會覺得“入園難”;如果民辦幼兒園收費高,家長同樣會覺得“入園難”。

          河南省工商聯在提案中列出了民辦幼兒園發展受限制的幾種現狀:一是民辦幼兒園與公辦幼兒園不同等待遇問題,民辦幼兒園辦學條件、評估標準與公辦幼兒園別無二致,卻無法享受到任何財政補貼,成本壓力較大,而這些成本最終還是要分攤到家長頭上,條件好的民辦幼兒園收費較高,條件差的則難以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二是師資力量薄弱、教師隊伍不穩定、素質較低。“這些問題影響了民辦幼兒園的健康發展。”

          建議 給予民辦教育和公辦教育同等待遇

          記者發現,在談到民辦教育和民辦學前教育時,省政協委員們的建議中,都有一項:給予民辦教育和公辦教育同等待遇。

          河南省工商聯建議:將民辦幼兒園與公辦幼兒園擺在同等的地位,鼓勵、引導民辦幼兒園健康發展。將民辦幼兒園納入教育行政部門的管理序列,要堅持民辦與公辦幼兒園一視同仁的原則。保證民辦幼兒園教職工與公辦幼兒園教職工享有同等的權利。在繼續教育、業務培訓、課題研究、職稱評定、職務聘任、表彰獎勵等方面,要與公辦幼兒園教師同等對待。

          省政協委員李德民建議,政府要落實民辦幼師的職稱評定制度,人事、教育部門應當設立幼兒園教師專業技術職稱系列,建立一種獎優罰劣、獎勤罰懶的激勵機制。

          同時,省政協委員還建議,政府應該盡快出臺具體實施意見,在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的同時,鼓勵支持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興辦幼兒園,引導民辦幼兒園提供面向大眾、收費較低的普惠性服務。“通過降低民辦幼兒園收費的措施,讓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實惠。”

          對接 鄭州市2011年要購買民辦園的服務

          解決“入園難”問題,是2011年鄭州市教育工作的重點內容。

          公辦優質幼教資源短缺、民辦園收費高、農村資源不足、非注冊不規范幼兒園大量存在,是目前鄭州市學前教育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根據市教育局2011年的工作要點,全市計劃新建、改擴建幼兒園106所。

          不過,“政府在中心城區興建全新的幼兒園,已經不太現實。”市教育局局長翟幸福介紹,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出資向民辦幼兒園購買服務,將會是一種最有效的方式。

          2011年,市教育局將重點研究并出臺扶持企事業單位辦幼兒園及民辦幼兒園的優惠政策。

          目前的初步方案有4個。

          一是“你規范我扶持”,教育部門將要大力扶持民辦幼兒園達標升級。日前,市教育局出臺了《鄭州市幼兒園設立管理規程》和《鄭州市幼兒園達標升級管理辦法》,新的規程和辦法對開辦幼兒園、幼兒園的評級標準等要求更寬松。比如,幼兒園在評級時可以“撐竿跳”,不用再像以前那樣必須從合格園開始逐級評,只要達到評級標準,即使幼兒園之前只是合格園,也可以直接達標市級優秀園,甚至省級園的級別。

          二是“你減費我補貼”,就是按照一定標準或比例,加大民辦幼兒園生均經費的財政補貼力度,穩定和降低學前教育收費成本。

          三是“你優秀我獎勵”,設立專項資金,對優秀的民辦幼兒園以及園長和教師進行表彰和獎勵。

          四是“你杰出我錄用”,鼓勵優秀教師在民辦幼兒園任教,對做出杰出貢獻的教師,政府為民辦幼兒園提供編制。

          更多提案

          話題一:在商場底層建設公交樞紐站

          發言人:省政協委員張桂蘭

          解決城市交通擁堵、滿足市民出行需求從根本上依賴于公共交通的發展。但由于用地緊張,甚至規劃的公交用地也往往無法落實,因此,建議在大型商業建筑底層建設公交樞紐站。

          公交樞紐站是公交線路的集結點,是大型的客流集散地必不可少的公交基礎設施之一。采取在商業建筑底層建設公交樞紐站的辦法,既可滿足公交用地需求,又可以降低公交樞紐站建設資金。

          建議由鄭州市規劃局、國土局、財政局、交通委和公交總公司共同研究制定具體的操作辦法,明確用地權屬、規劃審批程序、建設資金來源、底層建設公交樞紐站的商業建筑規模和標準等,由市政府頒布施行。

          對已規劃的公交場站用地,在滿足公交運營需求的條件下,亦可采用此建設模式,底層為公交用地,上層為商業開發,以盤活公交存量資產,同時,解決公交企業發展資金。

          話題二:建立彈性退休制度

          發言人:省政協委員于素云

          目前,我國現在實行統一的按法定年齡退休制度,男職工年滿60周歲,女干部年滿55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繁重體力勞動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種并在這類崗位工作達到規定年限的職工,男性年滿55周歲、女性年滿45周歲退休。這種現行政策既不符合男女平等的基本國策,存在性別差異,而且也沒有與時俱進,已凸顯不合理性。

          因此于素云建議,建立以男女同齡退休為基礎的彈性退休制度,并從三個方面來搭建。明確最低和最高退休年齡,遵循男女平等(不是機械的一刀切的平等),許可公民與用人單位根據實際情況決定退休的時間。對女干部、女知識分子這一高層次群體,必須實行與男性同齡退休,退休年齡都是60周歲;對從事簡單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女性仍按原規定,繼續實行不同齡退休。不論法定退休年齡長短,不分性別,都可以選擇提前5~10年退休,也可以選擇足年齡退休或延長5~10年退休。

          話題三:發展涉農工業促中原經濟區建設

          發言人:省政協委員翟建宏

          構建中原經濟區的構想受到全省人民的擁護,但河南經濟基礎差、工業底子薄、農村人口多,中原經濟區建設如不以工業為先導,勢必讓廣大農民繼續受窮;全力發展工業,農業資源、土地、勞力自然離“農”向“工”, 農業和糧食生產必然受到影響。

          我們只有大力發展涉農工業,大量消耗農產品原料,就地實行勞動力轉移,提高農民收入,實現工農業協調發展,才能達到建設中原經濟區的目的。

          建議用工農協調發展理念引導現代農業政策,通過企業引導,合作組織建設,通過商會、網絡途徑,引導河南農業走外向型發展道路。加快新型村鎮建設,服務涉農工業,按農村密度建設涉農工業,由舊農村、舊農民向新村鎮、新居民轉化。依靠農業引工業,通過工業促農業,建立產業集聚區,以農業產品為主線, 實現工農業對人力、資金、資源、土地的科學配置,達到工農業協調發展的目的。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對涉農工業給予稅收優惠,一定期限減免企業所得稅,對涉農工業建設的道路、水電等相關公共設施由政府投資 ,充分利用WTO的綠箱政策,在農產品儲藏、運輸等環節給予一定的補貼。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