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發布的《2010年鄭州市中初等教育統計公報》顯示,市區中小學校平均班額大幅超標,入學壓力相當大。
盡管鄭州市加大了建校力度,但由于生源數量增勢迅猛,近3年來市區班級“超載”現象越來越嚴重。
班額數字“連跳3級”
公報稱,中原區、二七區、管城區、金水區、惠濟區、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區、鄭東新區這市內8區的小學和初中平均班額分別為56.73人和55.42人。而國家規定的中小學班額標準中,小學不超過45人,初中不超過50人,46至55人是“大班額”,56至65人為“超大班額”,66人及以上屬于“特大班額”。
在鄭州市2009年和2008年公布的統計公報中,市區小學平均班額分別為56.37人和55.87人,初中分別為53.9人和52.39人。
從各區情況來看,“拖后腿”的基本上都是管城區、中原區、金水區的學校,二七區和高新區情況稍好,但平均班額也在“大班額”之列,經濟技術開發區、惠濟區和鄭東新區的平均班額較小,基本達到標準班額。
教師不夠倍感壓力
每位老師負擔的學生數遠遠超過規定標準,從公報看,鄭州市區中小學教師工作任務較重。
關于師生比例我省規定,城市初中為1∶13.5,城市小學為1∶20。
目前全市中小學每一教師平均負擔學生數(師生比)分別為普通初中1:14.42,小學1:19.18,但中原區、二七區、管城區和金水區均明顯超標,其中管城區每位小學老師竟然要負擔26名學生。
學生多、班額大,老師們壓力隨之增加。鄭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曾做過調研,七成左右的教師出現職業倦怠,感到精神疲憊。
近幾年市內各區每年都招聘一定數量的教師,但由于編制太少,教育部門分配給各校的教師仍然不夠用。
生源數量連年增加
班額難以“消腫”,主要原因是學生“走的少、來的多”。去年全市市區小學和初中畢業生分別為30927人、30628人,但當年招生數卻達到了37524人和35134人。
“近幾年鄭州市每年都要新增教育人口1.3萬左右,其中絕大多數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新建學校的速度趕不上學生增加的速度。”鄭州市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說。
根據測算,從2006年起,鄭州市每年至少要新建15所中小學校,但這一目標年年都沒實現,欠賬越來越多,學校也越來越擠。
直到2009年建校情況才有所好轉,但新建、改擴建十幾所學校增加的學生名額僅能消化掉當年增加的生源,解決不了歷史欠賬。
2011年鄭州市建校力度進一步加大,謀劃建設33所中小學校,其中有30所都位于大班額現象嚴重的熱點區域。
消除大班額,鄭州市定的目標是5年,“未來5年需建142所中小學校,即平均每年建30所才能基本摘掉大班額的帽子。”上述負責人稱。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