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作為第一教育人口大省,立足省情,拓寬思路,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切實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促進了教育公平和社會和諧。近年來,河南省政府以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為重點,以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進縣創建活動為抓手,不斷完善政策措施,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
(一)深入開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進縣創建活動。現階段,推進區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關鍵在縣。要如期實現省政府提出的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目標任務,關鍵是要找準抓手,建立推進工作的長效機制,調動縣級政府的積極性,通過典型引路,帶動全省義務教育均衡發展。2007年省政府決定在全省開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進縣創建活動。2008年、2010年,全省表彰了兩批共28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進縣(市、區),并對每個獲獎地區予以80萬元的獎勵。2011年河南省政府又決定進一步加快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進縣(市、區)創建步伐,每兩年表彰一次,每次表彰范圍擴大到20個縣(市、區)。先進縣創建活動極大的調動了縣級政府的積極性,各地紛紛完善政策措施,落實政府責任,加大經費投入,解決突出問題,全省上下形成了你追我趕、爭先創優的良好工作氛圍。南陽市臥龍區為充分發揮城區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出臺了《關于構建城鄉學校共同體,實行城區優質學校委托管理農村薄弱學校的意見》。把具有一定規模、相對薄弱的18所農村中小學委托給11所城區優質學校管理,以城區學校為核心,組建城鄉學校共同體,實行一體化管理。中牟縣在師資配備上,建立健全農村教師補充長效機制,2007年至今,共招聘新教師1082名,80%以上補充到農村學校,且規定三年內不予調動。
(二)財政投入大幅度增加,辦學條件顯著改善。是近幾年來,各級政府進一步加大對義務教育的投入,城鄉免費義務教育政策全面實施,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進一步完善,保障水平不斷提高。2009年全省預算內義務教育經費總額達到309.2億元,較2005年的136.4億增長了172.8億元,增長了1.2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國撥生均公用經費小學生均300元、初中生均500元的基準定額提前一年落實,從2010年秋季又提高到了小學生400元、初中生600元;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費提供教科書;農村義務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提高到小學生每天3元、初中生每天4元。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也全面免除了學雜費,并對城市低保家庭的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給予生活補助。省政府又分步清償全省農村義務教育“普九”債務。截止到2010年9月底兌付、化解農村義務教育債務資金31.95億元,占應化解債務總額的99%。在前幾年實施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農村中小學課桌凳更新工程的基礎上,近幾年,又先后實施了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農村初中改造工程、新農村衛生新校園建設工程、農村中小學圖書儀器體育器材充實工程,以及城鎮義務教育擴容改造工程等一系列教育工程,城鄉義務教育學校的辦學條件進一步得到改善。在農村不少地方,可以說最漂亮的房子是學校,最美麗的地方是校園。
(三)不斷完善教師交流和補充機制。通過實施新任教師到農村任教、城市教師支援農村教育以及縣域內教師交流制度,極大地促進了教師在城鄉學校之間的相互流動。2007至2010年,全省有5萬多名中小學教師參與了教師交流。通過實施農村教師素質提高工程、名師培育工程、國培省培計劃、骨干教師培訓等,培訓了一大批農村中小學骨干力量,教師隊伍整體素質進一步提高。通過公開招錄的辦法,補充了一批中小學教師,并且向農村傾斜。2009啟動實施了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每年從優秀大學畢業生中選聘1萬名特崗教師到農村任教。在實際工作中,各地還創造性地實施了城鄉教師交流和城鄉學校結對助學制度,開展了教師統一調配、“百校千師手拉手”、“城鄉學校結對幫扶”等活動,有效促進了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進一步提高。
(四)切實保障特殊、困難群體受教育權益。一是高度重視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工作。全省各地堅持以流入地政府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的原則,減化手續,完善服務,基本實現了“應入盡入”。2010年,省政府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進城務工農民隨遷子女義務教育工作的意見》(豫政〔2010〕54號),要求進一步做好進城務工農民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工作。幾年來,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入學率均達到99.5%以上,其中入公辦學校的比例達到85%以上。二是切實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和管理。不斷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盡量滿足農村留守兒童的寄宿需求。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通過實施“代理家長”制度、與留守兒童談心制度、家校聯系制度以及建立留守兒童之家等措施,建立了留守兒童的關愛幫扶體系。三是完善了特殊教育保障機制。實施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工程,進一步改善了特殊教育學校的辦學條件,基本形成了特殊教育學校和隨班就讀相結合的特殊教育辦學格局。
3月9日,河南省與教育部簽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備忘錄以后,河南省按照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目標任務,把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目標任務分解到了各個年度,落實到各縣(市、區)。全省158個縣(市、區)政府均已簽署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標確認書。為了確保目標任務的實現,河南省將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快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一是加大經費投入,建立義務教育投入穩定增長機制。進一步加大省級財政對義務教育的投入力度,年初預算和預算執行的超收部分都要體現法定增長要求,確保“三個增長”。要求各級財政要切實保障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教育信息化、教師培訓等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所需資金。
二是調整優化中小學布局,加快學校標準化建設。實行以縣級行政區域為單位編制、完善中小學布局規劃,積極穩妥推進中小學布局調整,合理布局學校校點,明確永久性保留學校、過渡性保留學校和撤并學校。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主要由省轄市、縣(市、區)組織實施,省財政將采取以獎代補的辦法給予獎勵。把全面推進中小學教育信息化作為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啟動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重點為農村薄弱學校配備教學儀器設備、圖書,配備多媒體遠程教學設備,使其逐步達到規定的辦學條件標準。
三是強化教師交流。加大教師資源的調配力度,推動校長和教師在城鄉之間、學校之間合理流動,進一步擴大交流比例。積極推行校長任期制和輪崗制,加大優質學校校長和中層管理人員到薄弱學校交流任職的力度。
四是推進管理體制創新。鼓勵各地開展城鄉教育一體化、教育資源共享等區域性改革實驗。本著“有利于管理、有利于提高教育質量”的原則,可以將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劃分為若干個學區,學區內的學校實行聯合辦學,互派師資、統一教學、資源共享、捆綁考核。積極開展義務教育各階段同層次學校“老校+新校”、“強校+弱校”等模式探索及“教育聯盟”、“強校托管”的試點運作,充分發揮優質學校的輻射、帶動作用。
五是加強督導問責。定期對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進行督導檢查,督導結果作為評價縣級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區域內出現達不到義務教育經費“三個增長”、截留或挪用義務教育經費、不及時補充缺編教師、不按規定建立實施教師交流機制和繼續舉辦重點校、重點班等違規行為,要對政府分管負責同志和有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及中小學校長依法實行問責。
今后一個時期,河南省將以基礎設施標準化建設和均衡配置教育資源為重點,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著力縮小城鄉、區域和學校之間教育差距,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全面提高教育質量,著力促進教育公平。總的目標是:到2015年,全省70%左右的縣(市、區)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基本達到省定辦學條件標準,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之間教育投入、教育教學設施、師資力量、管理水平、教育質量等方面基本均衡;到2020年,全省所有縣(市、區)的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基本達到省定辦學條件標準,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基本均衡。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