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水馬龍的街頭,汽車的鳴笛音已成為這里的主旋律。也不知,這此起彼伏的音色是對改革發展穩定,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喜悅,還是對城市交通壓力逐漸增加的不滿,抑或是不同品牌車輛的單純“較量”?為深入了解鄭州汽車消費現狀以及日漸增加的交通環境壓力,6月29日,河南農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汽車服務專業調研團奔赴鄭州中心地區主干道路進行了為期兩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隊員們統計車輛
隊員們兵分四路,每組兩人分別對農業路、文化路、北環路等交通干線進行車流量以及汽車品牌的統計。天橋上,馬路邊,烈日酷炎炎,只看到隊員們認真記錄、熱情洋溢的身影。經過實地考察,隊員們對各大交通路口汽車品牌以及所占比例等數據進行分析,結果顯示鄭州市內私家車數量逐年上升,市民生活質量和消費水平顯著提高,但與此同時帶來的交通壓力也是不容小覷的。隊員們統計發現,這些交通主干,平均每小時有100輛車經過,上午上下班高峰期達到185左右,下午更是飆至300上下。此外,當問及購車時考慮的主要因素時,大多數人對汽車節能減排問題不以為意,鄭州市人口和高層建筑過度密集,擁堵和污染也隨之加劇。通過問卷調查和發放宣傳冊,隊員們呼吁廣大市民低碳出行、保護環境,也表示一定要學好專業知識,改進創新汽車機件設備。
隨后,調研團輾轉到鄭州各大汽車市場,圍繞汽車的檢測,維修、發展前景、售后服務,專業人員應具備的能力、素質等一系列問題,與各公司負責人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詢問。同學們對汽車行情、汽車市場以及汽車消費狀況等有了深入的了解,為就業創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此次調研學習,隊員們理論聯系實際,結合專業特長,在實踐中真正做到了了解社會、學習知識、增長才干,在對自己的專業有更深入了解的同時,也有了明確的奮斗目標。隊員們將不斷充實自我,勇于擔當起建設中原經濟區的重任,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譜寫一曲青春華章。(通訊員:江二鵬/趙楠)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