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平頂山退休教師修路護路13載 無怨無悔做愚公

          首頁 > 

          地方

           > 河南

           > 平頂山退休教師修路護...

          平頂山退休教師修路護路13載 無怨無悔做愚公

          山村小路,蜿蜒崎嶇,狹窄幽長,鋪滿沙石。一位退休教師,白衣藍褲,清瘦干練,目光清澈,十多年如一日,為群眾義務修路。更多的人被他的精神感動,加入到修路護路的行列。

          他就是近日被平頂山市授予“鷹城雷鋒”榮譽稱號的優秀共產黨員、71歲的郟縣安良鎮高樓村退休教師高鐵城。頒獎典禮上主持人讓他發表獲獎感言,他說:“黨和政府給我的榮譽太高,我做的事情太小。”

          一心一意 發揮余熱

          2000年,高鐵城從教學崗位上退休回到老家高樓村。在講臺上忙碌幾十年,一閑下來他感覺渾身不得勁兒,就尋思找點事兒做。

          高樓村三面環山,通往外界的連一條能過架子車的路都沒有,村民們只能翻山越嶺。高樓學校的學生來自周邊的高門垌、孫垌、高垌等村,孩子們上學要翻幾道溝,爬幾個坡,遇到雨天,溝深路滑,山路更加難走。

          退休前,高鐵城就經常背孩子們過河、過溝、過坎。他萌生了一個念頭:趁自己身子骨還硬朗,把學生上學的路修一修。當年暑假,孩子們上學的山路被雨水沖壞。高鐵城下定決心,要趕在開學前把高樓村通往鄰村的路修一修。

          他著手準備:一把鐵锨,一把鎬頭,兩個荊條編的籃子和一根扁擔。后來,又添置了撬杠、鑿子、錘子等。

          開路,壘路基,每起出一塊石頭,都得用很長時間。先是用鎬頭擠出來一條縫,再用撬杠把大石塊撬松動,然后再把石塊墊到路基上。為清除荊棘,他的手和臉常常被劃出血痕。

          路基成型了,路面坑洼。他就拿上鐵锨,挑上籃子,開始挖土墊路。早晨,群山沉寂,天空剛剛露出亮光,他就帶上工具、水和頭天晚上老伴兒給他烙的饃出發了。夜晚,山村亮起盞盞燈光,他才扛著工具,拖著疲倦酸痛的雙腿返回家中。

          一米,兩米……路在慢慢向前延伸,他的雙手磨出厚厚老繭,風吹日曬,額頭上的皺紋不斷加深。

          胃出了毛病,老伴心疼他,把他的工具藏起來,想讓他歇歇。可他說:“不礙事兒,不干心里難受。”

          常年堅持 愚公移山

          高鐵城的行動感動了高門垌村的鄉親們,許多男女老少帶著工具也加入到義務修路的行列。看到鄉親們來修路,高鐵城自掏腰包,買來香煙、糖塊、啤酒慰問大家。

          3個月過后,一條寬4米、長3000米的道路終于修通了。高門垌村過去只有3個學生在高樓村上學,路通后上學的學生增加了十幾個。

          2008年春,高鐵城拿出3000多元租來一輛挖掘機,組織群眾近百名,修通了從高門垌村通往孫垌村的山路。

          2009年6月,高鐵城支付2841元,租用挖掘機,用兩天一夜的時間,修通了從高門垌通往高樓的另一條2公里的山路。

          2011年4月,他花費1100多元,帶領50名群眾,租挖掘機修了全長1500米的路。隨后,他帶領大家又修了4條山路,全長達5公里。

          2012年農歷正月初三至初八,他帶領群眾80多人,6天打通高樓村趙河灣一條深溝。隨后,他又出資4000多元,租2臺挖掘機修山路3公里。

          13年來,高鐵城共拿出3萬多元,組織群眾投工3萬人次,修通15條25公里的山路。原來的羊腸小道逐漸變成了能騎摩托車,開三輪車、拖拉機、汽車的道路。

          苦了自己 方便群眾

          這個為修路勇于奉獻的老人,在自家生活上卻“小氣”驚人。

          他總是從地里摘些玉米、野菜、紅薯葉回家吃;不舍得買煤,從山上拾些柴火生火做飯;他不會騎車,去趟縣城,來回步行20多公里;不管是出門辦事還是上山修路,經常穿一身白衣藍褲。

          他的家更簡陋,三間小平房,與鄰居家的兩層小樓相比,顯得低矮寒酸。屋里最顯眼的,除了這次當選為“鷹城雷鋒”時發的獎品大彩電,就數一屋子的獎杯、榮譽證書最耀眼。

          “他把幾輩子的力都出了。”高鐵城的老伴兒馬月妮說:“看著他這么拼命,我可生氣,70多歲的人了,萬一出點事兒咋辦?忙起來中午飯也不吃,就喝點涼水吃點干饃。”

          路修好了,高鐵城又當起護路工。

          鋪墊路面,一锨锨、一鎬鎬、一車車的沙石和泥土成了高鐵城最親密的伙伴。夏季順溝而泄的洪水將剛修的路沖得面目全非,高鐵城就得扛上工具,把路上被水沖出來的溝壑填平;路基塌了,他就搬來石頭重新壘,再挑來沙石墊好。

          采訪高鐵城時,他正拿著鐵锨從旁邊的高坡上鏟土,裝進籃子里然后挑到低處,墊在路上再用鐵锨鋪平拍實。70多歲的他,三兩下就鏟一籃子土,裝滿兩籃子,挑上就走。

          一路上,村民都和高鐵城熱情地打招呼:“他可是活雷鋒,他成天用自己的力、拿自己的錢為別人修路。”村民張富長說:“他不會騎車,也買不起汽車,不管去哪兒都步行,你說他是不是在為別人修路?”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