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tbody id="6tu77"></tbody>

        1.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ins id="6tu77"><u id="6tu77"></u></ins></samp>
        2. <progress id="6tu77"><bdo id="6tu77"></bdo></progress>
          <samp id="6tu77"><ins id="6tu77"><ruby id="6tu77"></ruby></ins></samp><tbody id="6tu77"></tbody>
          <samp id="6tu77"></samp>
        3.  
          武漢5所高校向社會開放借書 市民欲借書被拒

          首頁 > 

          地方

           > 湖北

           > 武漢5所高校向社會開...

          武漢5所高校向社會開放借書 市民欲借書被拒

          “其實,相對有形圍墻,無形圍墻更讓大學與社會之間形成了隔膜。”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中心主任邱均平教授感慨。他說的無形圍墻,是指高校用各種規章制度,阻止社會人員甚至其他高校的師生使用本校的學術資源。

          無形圍墻中最常見的,莫過于各高校圖書館的規定:只對本校師生開放。

          為了讓市民共享高校豐富的圖書資源,去年4月,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湖北大學、江漢大學等武漢地區5所高校發起“圖書館聯盟”,計劃逐步向社會開放圖書資源,并動員更多高校向社會敞開圖書館大門。

          一年半的時間過去了,“圖書館聯盟”運行情況如何?

          記者體驗:

          高校圖書館門難進

          昨天下午,記者以普通市民的身份,來到武漢某部屬高校圖書館。剛進圖書館一樓大廳,就被一道門禁系統攔住。

          “你好,我想到圖書館借一本書,請問應該怎么進去?”記者向一名保安詢問,保安斬釘截鐵地回答:“去刷卡,否則進不去。”

          保安所說的“卡”,是高校教職工或學生持有的“校園一卡通”。

          得知記者是校外人員,保安立即警覺起來,盤問一陣后表示無論是誰,沒有“校園一卡通”肯定不能進入,而且沒有聽說圖書館出臺了市民可以進館看書、借書的政策。

          記者找該校學生借來一張“校園一卡通”,在門禁前刷卡進入圖書館。然而,問遍了館內多個部門,卻得到一致的答復:“圖書館不對非本校人員開放,市民也無法辦理借閱證。”

          圖書館辦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員說,雖然學校加入了武漢高校“圖書館聯盟”,但將館藏圖書向市民開放的時機尚不成熟,目前只是一個“美好的愿景”。

          記者多方了解到,目前武漢地區高校中,僅湖北大學等極少數的圖書館面向市民辦理借書卡。

          市民回憶:

          到高校借書的感覺真好

          家住武昌南湖,目前任企業中層管理人員的胡先生回憶,早在2000年,自己還曾享受過一段在高校圖書館借書看書的“幸福時光”。

          當時,武漢某著名大學圖書館還允許普通市民進館借書。市民憑身份證、工作證等證件,并向圖書館交納一定的押金后,就可以辦理一張“市民借閱證”進入館內借書,每人每次可以外借兩本圖書。雖然“市民借閱證”的單次借書冊數比在校學生要少,借閱周期也比在校學生短,但熱愛讀書的胡先生還是連續辦了三年,幾乎每個月都跑到學校去借書還書。

          然而到了2003年,圖書館卻告知胡先生,校外人員的“市民借閱證”不能再續辦。

          “得知不能再到圖書館去借書看書,我遺憾了好一陣子,很長時間都沒有再邁進大學一步了。”胡先生說。

          前段時間,胡先生再次進入大學校園,看到的是各個校門前森嚴的欄桿,圖書館入口處冰冷的門禁,他不禁感嘆,為何十多年前對市民還算熱情相迎的高校,如今卻慢慢關上曾經敞開的大門?

          國外高校:

          開放資源回報社區

          2005年,美國高校圖書館協會起草了一份文件,要求大學圖書館要像對待本校師生一樣,為社會人士提供服務,滿足他們的信息需求。文件稱,只有這樣,大學圖書館才能通過這些用戶與整個社會融合。校外人員只要以捐贈的形式交付一定的年費(2.5美元起)就可以享受一定范圍之內的免費服務。像蒙大拿理工學院圖書館就明確規定,圖書館要向蒙大拿州所有居民無歧視地提供服務。

          耶魯大學甚至樹立起這樣一種理念,即幫助其所在地紐黑文成為“人人讀書的城市”,使其圖書館成為社會化的圖書館。

          其他像德國、意大利、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高校圖書館均面向社會免費開放。

          除此之外,這些高校還依托自身資源,分擔著社區發展的責任,為公眾提供形式多樣的服務項目,促進社會發展。

          像美國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田納西大學等均開展了針對18歲以下青年發展的活動,提供在線學習資源,并邀請家長及社會志愿者加入專題模塊,內容涉及機器人模型、網頁設計等等。

          挪威則在主要大學和26所地方性學校中建立“國家增值信息專家網絡”,大學與當地的研發機構合作,給企業提供技術支持,為企業提供信息資源。

          與國外高校相比,在社會服務、回報社區等方面,國內高校還處于空白或萌芽狀態。

          無形圍墻:

          道道都堵人

          記者采訪發現,高校的無形圍墻幾乎無處不在。對于大學生來說,還有一道“墻”堵得人心煩,那就是各高校間就業信息不共享的“就業壁壘”。

          去年,一則新聞引起諸多大學生的共鳴和不滿:當年12月,成都一所全國知名的電子類高校召開一個大型的人才交流會,明文規定“外校學生不得進入”,附近西南交通大學的許多畢業生只好四處找熟人借學生證,才得以混進該校參加招聘會。

          其實,早在幾年前,武漢不少高校的招聘會,同樣不讓外校學生參加。如今,仍有不少高校官網上的就業信息只對本校學生開放。昨天,記者登錄武漢某部屬高校的就業網站,網站提醒:要想查看招聘信息,須先注冊。而只有該校的學生和教師才有資格注冊。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

          查看全部

          推薦文章

          猜你喜歡

          附近的人在看

          推薦閱讀

          拓展閱讀

          相關資訊

          最新資訊

          網友關注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