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90后畢業生求職觀念漸變:掏糞工、入殮師成新選擇
今年,大學畢業生再創新高達727萬人,就業形勢進一步嚴峻,被稱為“最難就業季”。隨著畢業季臨近,“90后”大學畢業生擇業觀也發生較大轉變,他們不再執著于追求“鐵飯碗”,保安、掏糞工、收破爛、入殮師等特殊職業,正成為他們就業新選擇。
畢業于湖南某高校計算機專業的“90后”許也如今自己當上了餐飲店的個體戶老板。“因為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就干脆自己做點什么。”雖然目前餐飲店生意還不錯,但許也還想再開一家淘寶店,“一方面是自己學計算機,也算學以致用。另外還是想嘗試多一點的可能性。”
“同學中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認為我擁有大學文憑就應該找一個穩定的工作,不然書就白讀了。在很多人看來,我算是比較另類吧。”許也表示,其實大學里學到的知識并沒有被荒廢,創業反而更能鍛煉自己的能力。
23歲的伍鋒明是中南大學能源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大四學生,為了創業,他放棄了保送本專業研究生和高薪工作的機會。去年年初,伍鋒明找到同院系同學楊尚文、湖南師范大學的馮鵬舉,四個男生在網上賣起了衛生巾。
記者了解到,創業之外,一些另類的就業途徑也正悄然興起,成為“90后”畢業生們的新選擇。當保安、賣豬肉、當掏糞工、當小丑、碩士男月嫂、入殮師、收破爛……隨著公開報道的案例越來越多,這些與“大學生”身份看起來關系不大的職業,如今正被越來越多的“90后”踐行。
跟著“老板”學習扎氣球的大學生王海明對自己的前景非常看好,“你別看我現在吹氣球的工作很不起眼,實際上氣球藝術如今在婚禮、百日宴、企業活動中運用得非常多,市場的潛力非常大。”王海明給自己的目標是“三年之內學好氣球藝術,升級為老板”。
“如今的大學已從‘精英教育’變成了‘大眾教育’,大學文憑不再是確保‘鐵飯碗’的敲門磚。許多‘90后’畢業生不再循規蹈矩地步入職場,多元化的就業觀開始體現,畢業生的自主意識有了覺醒,一些畢業生勇于選擇另類的工作崗位,這種現象應該是值得肯定。”中南大學社會學教授李斌指出。
“以前,人們總是喜歡從勞動強度、工作性質、體面程度來評判什么是‘好’的職業。但事實上,每種職業都有自己的價值,只要‘90后’能把工作干好,在勞動中可以實現自己的價值,又有什么不可以呢?”“90后”大學生蘇愿說。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