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秋季開學起,家住黃陂區蔡店街西峰村謝家灣的小學生程鑫的生活有了新變化:上學放學時,他坐上了嶄新、安全的“大鼻子”校車。“上學路途較遠,以前都是靠七八個孩子一起‘拼麻木’,現在好了,有了正規的校車,每次坐車只用1元錢,省錢、省時、安全。”程鑫媽媽昨日開心地告訴記者。
黃陂區教育局有關負責人透露,該區摸索的“政府購車、企業運營、財政補貼”校車運營模式在武漢市是首創,目前已讓約7000名小學生受益(如圖)。明年,放心校車將覆蓋全區所有的小學,受益人數將達到約1萬人。
據了解,在“大鼻子”校車出現之前,黃陂區的不少小學生都是靠坐摩托車和“拼車”上學。其中,拼“麻木”的費用每人每年約800元,而拼面包車的費用每年上千元。乘坐新校車后,每次只需繳納1元錢乘車費,每年的交通費用不到500元,不僅便宜,安全也能得到有效保障。“以前,租面包車不僅比現在貴,而且擔心安全問題。像8人坐的面包車,車內的座位全部拆了,擺了小板凳放在里面,人多的時候,一輛面包車要擠進近20人。”黃陂區蔡店小學校長陳曉明說,現在學校的校車送到家門口,校車跑一趟,大概40分鐘能把學生全部送到家。
黃陂區教育局安全科科長袁春華介紹,2012年2月,黃陂區購置首批6輛“大鼻子”校車在橫店街上路,方便學生出行。去年春季開學時,黃陂區在此基礎上擴大規模,投資810萬元,新購回校車29輛。今年又斥資1000余萬元,添置了40輛校車。目前,全區已有“大鼻子”校車75輛,服務范圍包括六指、祁家灣等14個街鄉。
“校車由政府采購,企業負責運營,政府每年給予800多萬元運營補貼。”黃陂區教育局副局長李君才介紹。按照這一模式,由木蘭童欣校車服務公司負責運營、車輛維護,公安、交管、教育等部門各司其職,負責監管。“校車的所有司機都經過嚴格篩選,全部取得了校車駕駛證,5年以上駕齡,且無任何不良記錄。”
武漢市教科院副院長朱長華表示,政企聯手的“黃陂模式”之所以能成型,有兩個很重要的因素:一是黃陂區內有專業的運營公司,愿意和政府一起合作負責校車的日常運營工作;二是政府重視教育,愿意投入資金,解決好小學生的“出行難”。黃陂區的經驗值得其他區借鑒。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