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勝利不是全面勝利,一個集體的勝利,才是真正的勝利。龍巖一中高三(16)班就是這樣。
昨天,龍巖一中的高考成績成為關注焦點。大家所津津樂道的,不是今年的高考狀元花落誰家,而是被稱為最牛班級的高三(16)班。
該校網站介紹:高三(16)班,全班53人,全部超過600分,總分平均分655.3分,有5位同學的總分進入福建省前100名。
龍巖一中是福建省示范高中。據了解,今年其高三年共有16班,其中文科4個班,理科班12個班,高三(16)班屬于理科班。
按照今年的分數線,理科573分為本科第一批錄取線,也就是說,這個班級的學生,都上了本一。
龍巖一中分管教學的副校長陳增武說:“一個班整體發揮出色,這在龍巖一中歷史上,算是很少見。”
其實,從分數上看,這個班里有很多尖子。比如,龍巖理工類第二名在這里,全校理科類的語文、英語、理綜也在這里,數學考150分的有7個人。
揭秘
想到分數高,很多人想到應試教育;想到理科生,很多人眼前就浮現出厚厚的鏡片、一大沓書本、埋頭苦讀的書呆子。那么龍巖一中高三(16)班,會是怎樣的一個集體?
關鍵詞培養自學能力
(16)班的一鳴驚人,和其先天優勢有離不開的關系。它有一個特殊身份:理科創新實驗班。
據龍巖一中副校長陳增武介紹,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龍巖一中便開始設立實驗班,“全省大一點的學校,基本上都有設”。
實驗班生源組成都是“保送生”,以新羅區的保送生為主,配以少數其它縣市區的保送生,一般招50多個人。
從高一到高三,除了轉去讀文科班的以外,這個班的學生基本穩定,“只出不進”,老師不換。
“可能也是因為這樣,我們班的集體感特別強,關系都很好,誰有問題,其他人都會指導,良性競爭。”班長王思璐說。
學生們反映,實驗班的教學內容和進度有所不一。比如,實驗班理科的教學速度較快,練習試卷難度也相對較大。另一個區別的是目標制訂,“從高一開始,老師經常會提到奧賽”。而校方表示,在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上,亦是一個重點。關鍵詞50%玩過藝術
除了會讀書,(16)班的學生,玩過藝術的人也很多。比如,高考投檔分699的黃雨恬,龍巖市理科第二,她的鋼琴被認為彈得最好。“我們班大概有一半的學生,有藝術特長。”王思璐說,有的彈鋼琴,有的彈古箏,有的彈吉他,有的拉小提琴,還有的會吹笛子,有的學過芭蕾,都是高中以前學習。
班長王思璐以古箏見長,初三時過了古箏九級,“心情不好時彈一彈,可以放松一下。”她說,這和學習并不沖突。
實際上,這一點主要是因為家長和環境。導報記者注意到,住在龍巖中心城區的學生,小時候才會有選擇性地學藝術,而住在郊區的孩子,則沒有這樣的條件。
關鍵詞體育運動強
“我們班的體育是很強的。”王思璐說,他們曾經在校級運動會上,拿過團體總分第一名。
而據了解,龍巖一中的校級運動會,并不都是嚴肅的運動,也有諸如趣味投籃、5人6腳跑、集體跳繩等趣味運動。
班里跳得最高的叫謝成炫,家里開養豬場,養了一兩百頭豬,住在適中鎮,今年考分是641分。他個頭1.7米,跨越式跳高能跳1.68米,高三那年,他和一名背越式跨欄選手PK,第二次奪冠。
多名學生反映,他們會選擇在下午放學后,到操場上長跑,以此來增強體魄,緩解學習壓力。
即使是在高三的時候,這群孩子也不忘“玩耍”。“我們教室隔壁有一個空教室,下課的時候,男生會到隔壁打乒乓球,女生像小學生一樣跳繩,有時男生也參加。”一名同學說。
關鍵詞課外閱讀量大
愛看書,課外閱讀量大,也是(16)班學生的一個特點。
一個細節體現了他們的愛好。某一個學生個人購買的雜志,往往會傳遍整個班級,如散文類的《讀者》、時事類的《看天下》等。
有針對于此,學校特別為實驗班制作了專用的借書卡,可以借到20本書,還書時間沒有限制。
讀書最多的其中一名學生叫王漪,“平均每個星期2本書”,3年高中生活有300多本,主要是利用周末閱讀,大多數是文學名著,一本《哈利·波特》3小時讀完,還看網絡小說《明朝那些事兒》等。
看似文靜的她,以前也學過跆拳道,喜歡放學后跑800米,目前正在學下圍棋,準備拉小提琴。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查字典資訊網,我們將持續為您更新最新資訊!